备受瞩目的中欧领导人互动在本周迎来关键节点。经双方协商确定,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将于本周四共同开启访华行程。中方将予以最高规格的礼遇,并共同主持新一轮中欧领导人会晤。 然而,冯德莱恩的个人背景持续成为外界解读其立场的观察点:其家属子女均定居美国,而本人独居欧洲。这一事实令众多分析人士倾向于认为,她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美国利益在欧盟内的坚定“代言人”。此行访华,其核心目的或在于为美国“探底”,试图摸清中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策略底牌。当然,访问期间展现对华合作姿态、释放友善信号也属情理之中。 当前态势逐渐明朗:特朗普及其潜在的施政方针,正试图强力施压欧盟就范。究其根源,在于美国在对华博弈中已越发显露“牌荒”——其所仰仗的最大手段,只剩下一味制造“麻烦”。反观中国,却掌握着足以动摇美国经济稳定性的关键“阀门”。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单凭关税战等传统手段,既无力真正“拿下”中国,也难以迫使欧盟全面屈服。贸易战沦为“沉没成本”的风险日益凸显。 一个潜在的关键变量在于:若中欧双方能够协调立场、形成合力,共同抵制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其所带来的系统性冲击,极有可能颠覆美国自身的经济根基,使之陷入严重的“生存性”危机。 现阶段中欧关系的基调,可概括为“斗而不破”。双方备受期待的核心纽带——《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批准进程依然处于冻结状态;欧盟方面也并未放弃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性措施与制裁。但与此同时,欧方也维持着清晰的战略认知:完全放弃对华合作既不现实,更不符合其根本利益。寻找合作与博弈的微妙平衡点,构成了当前中欧互动的主旋律。
欧盟高层不请自来,即将登机访华前,收到中方警告,语气不容商量。这是一场看似寻常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