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 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反

看体育趣事 2025-07-22 16:13:19

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

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反复来中挑毛病,让中国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理他们对我们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没人申办了又想起中国,网友说“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话实在在理。咱们办过那么多重大国际赛事,早就证明了实力,真没必要再当“救火队员”。   往回看,历史记得很清楚。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接到参加奥运会的邀请,是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可那电报发得晚得离谱,开幕前一天才送到咱们手上。   时间紧得不行,芬兰又那么远。最后周总理拍板:“去!”代表团紧赶慢赶,总算在7月29日到了赫尔辛基。   结果呢?比赛都快结束了,代表团四十号人,真正赶上比赛的只有游泳选手吴传玉一人,参加了个100米仰泳预赛。   升旗仪式虽然办了,但那种被耽搁、被怠慢的感觉,真真切切地留在了当时亲历者和关注此事的人们心里。   更憋屈的是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咱们代表团人都到广州集合,准备出发了,结果国际奥委会在时任主席布伦戴奇的操作下,竟然把台湾的所谓“代表团”也弄进去了。   这不是明摆着搞“两个中国”吗?没得商量,中国奥委会当即宣布退出这届奥运会。   到了1958年8月,实在忍无可忍,正式和国际奥委会断绝了关系。   这种反复的刁难和原则性问题上的伤害,让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那段时间,中国体育只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自己发展。   直到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在日本名古屋开会,才终于通过了那个正确的决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奥委会,台湾地区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参加。   同年11月,这个决议正式通过,中国这才算真正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这中间几十年的波折,根子就在国际奥委会当时一些人的错误做法上,反复折腾,伤感情也伤信任。   后来,中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场面,那组织,全世界都看见了。   国际奥委会后来自己出的《最终报告》里,也用了“无与伦比”这样的词来评价。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报告里说,北京奥运会“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座历史丰碑”,还特别提到“奥运会从未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过”,盛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中国人民出色的能力”。   现在的情况是,奥运会申办遇冷,愿意接盘的城市少了,成本高、压力大,是主要原因。   这时候,国际奥委会里又有人把目光转向中国。咱们确实办过那么多大赛,从奥运会到青奥会,实力有目共睹。   但正因为如此,真没必要再去当那个“救火队员”——好像离了咱们,奥运会就办不下去了似的。咱们的实力和贡献,不该被这样“实用主义”地对待。   所以,说到底,办不办下一届奥运会,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咱们得把自己的路走稳了,按自己的节奏来。    参考资料:专访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考文垂让奥林匹克未来有更多可能性——新京报

0 阅读:134
看体育趣事

看体育趣事

体育趣事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