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猫?航母上的毛茸茸![看]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航母上确实有不少猫咪,但它们的作用早已从捕鼠转变为另一个重要职能。 现代航母采用密封舱室设计,食物储存在冷藏设备中,老鼠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舰上5000多名官兵要在海上连续执行3到6个月的任务。 长期的海上生活对心理健康构成挑战,舰员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休息时间有限,密闭环境、工作压力、远离家人,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 美国海军在1990年代开始正式研究动物对舰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猫互动15分钟可以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这是衡量压力的重要指标。 猫咪的体重通常在3到5公斤之间,适合舰上空间,它们不像狗需要大量运动,也不会在紧急情况下发出噪音影响作战,更重要的是,猫的独立性格让它们能够适应舰上的作息节奏。 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有一只名为“舰长”的橘猫,这只猫在2019年服役后,舰员的心理健康评估分数平均提升了15%,类似的案例在其他国家的舰艇上也有记录。 舰猫的选拔有严格标准,候选猫咪需要通过为期两周的适应性测试,包括对噪音的耐受性、与陌生人的友好程度以及在狭小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只有性格温和、不易受惊的猫咪才能通过筛选。 这些猫咪享受专门配给,每只舰猫每月的食物和医疗费用大约300美元,由舰上预算专项支付,它们有固定的生活区域,通常在舰员休息区附近,方便官兵在休息时与它们互动。 除了心理慰藉,猫咪确实具备一些实用功能,它们的听觉比人类敏感4倍,嗅觉敏感度是人类的14倍,在2018年,一艘驱逐舰上的猫提前察觉到通风管道的异常气味,帮助发现了潜在的电路故障。 不过,并非所有舰艇都适合养猫,潜艇由于空间极度有限且需要绝对安静,通常不配备舰猫,攻击型舰艇在执行高风险任务时也会暂时将猫咪转移到安全区域。 日本海上自卫队采用了不同的做法,他们在舰上配备了电子宠物设备,通过虚拟猫咪的叫声和互动来缓解舰员压力,这种方式避免了活体动物可能带来的卫生和安全风险。 法国海军则更进一步,他们的戴高乐号航母上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治疗犬,治疗犬经过专业训练,能够识别舰员的情绪变化并提供针对性的陪伴。 从成本角度考虑,舰猫项目的投入相对较小,相比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费用,一只猫每年的维护成本约3600美元,而它能为整个舰员群体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现代海军心理学研究表明,动物辅助治疗在封闭环境中特别有效,宠物的存在能激发人类的保护欲和责任感,这种积极情绪有助于维持团队凝聚力和士气。 当然,舰猫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动物过敏、宗教信仰差异、意外伤害等问题都需要妥善处理,现代舰艇通常会在舰员入伍时进行相关调查,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接受舰猫的存在。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舰艇可能会采用更多科技手段来维护舰员心理健康,但至少在目前,这些毛茸茸的小伙伴仍然是海上钢铁堡垒中不可替代的温暖存在。 信源:为什么航母上都会养一只猫,到底有什么用?看完才知道用意”——中国网
俄军突击队从兹维罗夫打进了红军城内,并且从乌克兰媒体发的视频来看,俄军突入城内的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