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清华复旦的642分学霸,我爸妈的药不能停 这小伙叫周糠顺,搁谁看都觉得这分数金贵——超一本线快200分,搁往年,清华复旦的门槛都够得着。可人家填志愿时,唰唰划掉那些响当当的985,头一个填的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二个是西部的211。 周糠顺的人生可以说是天崩开局,可是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逆袭。 周糠顺的父亲周建军年轻时打工出了意外,腿落下了残疾,现在做保洁,走路干活都不利索。妈妈长期吃药,每年都需要好几万。 2015年那个黄昏,当8岁的周糠顺捂着肚子倒在操场时,10万元手术费差点掐灭这个家的最后一缕烟。 当时村小校长写求助信,乡亲们凑钱才救回来。他爸把每个捐钱人的名字都记下来,说要让孩子记得报恩 初中开始他住在伯父家,伯父在县城是开早餐店的,店里空间本来就不大,硬是腾出间房安顿他,伯母照顾他生活,堂姐帮忙补课。他不用新教辅书,也不去补习班,怕给家里添负担,这一住就是十年。 每天下午五点还要雷打不动去校门口接周糠顺放学,十年没缺过一天。 高中三年,为了省车费和时间,他住校,连春节都守在空荡荡的宿舍刷题。成绩常年年级前十 查分那天他在店里擦桌子,看到分数觉得和平常差不多。周糠顺的成绩是可以报清华北大的,但他第一志愿报的是北邮计算机,因为周糠顺觉得学这个等毕业了好找工作,将来好报答伯父伯母还有自己的爸妈,他想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家人多年对他的付出。 “这所学校就业好,我想早点赚钱,帮衬家里,报答大伯伯母。”他的理由朴素又实在,就像当年庞众望填报志愿时,最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尽快帮家里减轻负担”。 家里穷,他就把时间全用在学习上,不参与同学间新手机、名牌鞋的讨论,没补习班,他就把课本嚼透、把错题吃透,靠课堂和自学打牢基础。 北邮毕业生进大厂的平均时间比985少一年。”少年算过账:父母每年医药费=伯父早餐店八个月净利润=他在211院校勤工俭学收入的3倍。 他不是不知道985好,是他等不起。他说得实在,“我爸妈天天吃药,985读出来得好几年,他们等不起啊。” 面对超过10万元的社会捐款,他一一婉拒,选择申请助学贷款,计划大学期间通过家教或其他兼职赚生活费。 他虽放弃985,却选了一条能快速改善家庭困境的路,未来凭借自身努力,在计算机领域同样能发光发热。 别拿“格局”“眼界”绑架一个18岁的肩膀。他不是短视,是太清醒。知道自己站在什么样的泥地里,知道哪条路能最快长出力气,拉着全家往上走。这选择里没有对错,只有沉甸甸的担当。 他才18岁,路还长着呢。凭着这份懂事和踏实,将来未必比读985的差。毕竟,能扛事的肩膀,比任何名校光环都值钱。 信源:潇湘晨报
放弃清华复旦的642分学霸,我爸妈的药不能停 这小伙叫周糠顺,搁谁看都觉得这分
梵煌说事儿
2025-07-22 18:18:56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