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
说白了,俄乌这场仗拖成了烧钱的大坑,雇佣兵省钱省力,还能帮普京保留主力军,万一北约真的下场了,俄罗斯也有一战之力。
从成本角度来看,雇佣兵的使用成本比正规军低得多。
培养和维持一名正规军士兵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而雇佣兵的薪资和装备开销则相对较低。
此外,雇佣兵的行动灵活性更高,不受繁琐军事审批流程的束缚,能快速投入战斗。
在兵力结构与损耗分担方面,俄罗斯也有自身的困境与策略。
俄罗斯总兵力100万出头,其中一半义务兵按法律不能派往境外作战。
真正能拉上俄乌战场的合同制正规军满打满算30万,可还得留10万守着北约边境。
若将这些宝贵的正规军全部投入如巴赫穆特那样残酷的巷战,损耗将极为巨大。
而雇佣兵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即便出现大量伤亡,俄罗斯也能相对轻松地重新招募补充,以此有效分担正规军可能承受的巨大损耗。
作战灵活性上,雇佣兵也有着正规军难以比拟的优势。
国际红十字会多次批评俄乌战场的城市巷战过于残酷,正规军若采用一些极端战术,必定会遭受国际舆论的猛烈抨击。
但雇佣兵不在乎这些,例如他们使用的“风暴-Z”突击群战术,采用人海战术填战线,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踩着尸体往前冲。
俄罗斯使用雇佣兵还有着深层次的战略储备意图。
俄军总参谋部早就表明,西部军区的58集、近卫1集等王牌部队,弹药、油料一直维持在“72小时内可投入全面作战”的状态,其目标并非乌克兰,而是紧盯波兰边境的北约装甲集群。
从历史和传统角度看,俄罗斯使用雇佣兵并非新鲜事。
早在1992年摩尔多瓦内战中,俄罗斯就启用了雇佣军,随后在车臣战争等各种冲突和战争中,也常常能看到俄罗斯雇佣军的身影。
2017年,普京总统公布法令,将俄军在海外行动中使用外国志愿者的行为合法化。
这种长期的实践和相关的制定,反映出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运用雇佣兵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依据。
在俄乌冲突中,雇佣兵在多个关键战役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瓦格纳集团为例,在巴赫穆特战役中,瓦格纳的雇佣兵作为主力,潜入对方两翼,切断后勤补给线,战术灵活多变,给乌军造成了极大压力。
他们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场惨烈的绞肉战中坚守数月,有力地支援了俄军的作战行动,也充分展现了雇佣兵在特定战场环境下的独特价值。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雇佣兵,是基于成本控制、兵力结构优化、作战灵活性需求、战略储备以及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一策略在这场复杂且持久的冲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你觉得俄罗斯这种策略能撑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