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田野深调研,耕地破困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

博速搞笑 2025-07-22 21:36:37

秦岭笑谈[超话]【田野深调研,耕地破困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曲阜师范大学三下乡

近年来,耕地破碎化与非粮化问题相互交织,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严峻制约,持续威胁粮食安全根基与生态环境稳定。为深度剖析二者的形成机理、影响路径,探寻破解之策,7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合粮安”社会实践队奔赴日照市东港区北大村,开展实地考察。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全方位调研北大村耕地破碎化与非粮化现状,剖析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力求为耕地困局的破解提供有益思路。

耕地破碎化:田间地头的“零碎图景”

根据社会实践队的调查,北大村耕地破碎化与非粮化严重。这些农田呈现出一户人家种植三四个地块的状况,最大的不到半亩,最小的也就几分地,播种、收割都只能靠人工,大型机械根本无法进入作业。这一幕直观揭开了耕地破碎化问题在北大村的现实面纱,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掣肘。

在与村民的深度访谈中,实践队梳理出耕地破碎化的成因脉络。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地时,为追求绝对公平,好地、差地、远地、近地都按人口均分,一家一户分到好几块地是常态。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耕地流转环节缺乏规范有效引导,“代耕代管”现象蔓延,地块在一次次非正规流转中被切割得愈发零碎。有村民家庭5口人名下挂着6块地,最远的离村子3里地,浇水施肥来回奔波需耗费一个小时。

耕地破碎化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北大村农业生产中清晰显现。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全村仅有12%的耕地具备大型收割机作业条件,其余绝大多数地块因面积狭小、形状不规则,只能依赖人工收割。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每亩地的收割成本相较于规模化农田高出200-300元。此外,地块分散零乱导致灌溉设施难以统一规划布局,约40%的耕地仍“看天吃饭”,缺乏稳定高效的灌溉保障,直接导致粮食亩产较周边规模化种植区低15%左右。长此以往,“种地麻烦又不挣钱”的现状让年轻人对务农避之不及,村里留守种地的多是60岁以上老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农业发展后继乏力。

非粮化:产业转型下的隐忧

在村南,实践队发现几片与周边玉米田截然不同的耕地。一些耕地被细分成小块区域,田垄附近豆角藤蔓攀爬,黄瓜藤上缀着果实;另有几块耕地被圈划出来种满桃树,粉白花瓣已凋谢,枝头孕育出青涩桃果。这便是村里长期存在并不断增长的“非粮种植”区域。

经济收益的巨大落差是驱动非粮化的核心因素。粮食作物经济利润远低于非粮食作物。实践队调查显示,粮食作物年均亩收益约1200元,经济作物平均能达到5000元左右,桃树这类经济作物亩收益更是超过8000元。村口李大爷表示“家里的三亩地在2019年改种桃树后,现在年收入较种粮食直接翻五倍”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农户对追求更高经济回报选择改种经济作物,直接推动了非粮化趋势蔓延。

非粮化背后还隐匿着更深层的乡村发展现实困境。村北撂荒地块杂草丛生,竖着“闲置耕地”标牌。村委会副主任介绍,这类地土层薄、肥力差,种粮食产量低,年轻人嫌不挣钱不愿种,老人体力跟不上种不动,只能撂荒。此外,城镇化中部分村民“离土离乡”,但耕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透明且有保障的流转平台与制度,导致一部分耕地陷入“想流转没人接、自己又无力耕种”的“半撂荒”状态,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非粮化持续蔓延对粮食安全产生潜在且不容小觑的影响。实践队员分析指出,虽然非粮化短期内提高部分农户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长远来看,大量耕地脱离粮食生产轨道会削弱区域乃至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在我国耕地资源总量有限、人均耕地紧张的背景下,若不加以有效引导与管控,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恐遭动摇,建立兼顾“粮食安全与经济收益”的平衡机制刻不容缓,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又要让农民合理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研意义:为耕地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耕地破碎化与非粮化问题长期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前行,威胁粮食安全根基。城镇化加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因缺乏有效规范愈发分散混乱;细碎地块束缚农机作业效率,大幅推高农业生产成本,让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举步维艰。在短期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耕地被违规转种经济作物甚至撂荒,种粮效益偏低、土地流转机制滞后、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交织,导致实际种粮面积占耕地比重仅约七成,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北大村调研之行,实践队以扎实走访调查为依托,全面深入了解当地耕地破碎化和非粮化现状,挖掘问题根源。后续,团队将持续深挖问题本质,为乡村耕地治理积累珍贵一手资料,助力乡村耕地治理之路行稳致远,以青春力量为破解耕地困局添砖加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青年学子的智慧与担当。(通讯员 华硕)

投稿人:

0 阅读:0
博速搞笑

博速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