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真的踩进了“红区” 代尔拜拉赫,地理上不大,政治上却是块硬骨头。长期以来,

吴阿坪看国际 2025-07-22 23:53:34

以军真的踩进了“红区”

代尔拜拉赫,地理上不大,政治上却是块硬骨头。长期以来,这里是加沙中部的一个核心区域,相当于“腹地中的腹地”,既是哈马斯活动的传统据点,也是巴勒斯坦难民最集中的城镇之一。而就在昨天,以色列坦克首次实质性推进到了代尔拜拉赫的南部和东部,意味着什么?

一句话讲明白:以军想从“围点打援”彻底转向“心脏穿刺”了。

这一步,迟早会来,但来的时间点非常微妙

过去几个月,以军主打“外圈消耗”:袭拉法、轰汗尤尼斯、打边境地带,始终没有在代尔拜拉赫大规模推进。为什么?不是打不了,是人质还在。据说剩下的50名人质中,至少有20个还活着,而这片区域就是他们最可能的藏匿地。

但现在以色列还是硬闯了进来。这种明知风险却强打的策略说明什么?说明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经扛不住国内的双重压力: 一边是右翼强硬派,天天喊着要“清场”,哪怕踏平加沙; 另一边是人质家属,在哭着问“你们是不是要让他们死在轰炸里”。

左右为难,只剩一条路:以威胁换筹码,边打边赌命。

“坦克进城”不只是军事动作,是赤裸裸的信息战升级

以军这次打的不只是哈马斯,也是在公开给国际社会发信号—— “你们不是说加沙有大规模人道危机么?那我们干脆就打进你们最担心的地方,看你们还说不说话。”

这种“打给别人看”的做法,以色列不是第一次玩,之前轰拉法口岸就是为了逼埃及合作。这次则是奔着另一个目标——逼哈马斯妥协。

而哈马斯这边会怎么回?要么就地硬顶,要么就把人质“甩锅”处理掉再转进别处。但无论哪种情况,对加沙平民都是灭顶之灾。

炮轰清真寺和民居,是误炸还是策略?

根据现场医护人员通报,这轮炮击直接波及了8栋房屋和3座清真寺。这个细节值得深挖。

坦克炮击不像空投炸弹,精准度更高,可控性更强,打哪儿不打哪儿是可以精挑细选的。

结果偏偏这次炸了多个宗教建筑,很难不让人怀疑——“清真寺”是否被默认成哈马斯的“武装掩体”了?

这不是第一次了。以军多次指控哈马斯在学校、清真寺设立指挥点。但这也不是免责卡,特别是在已有联合国决议批评以色列使用“过度武力”的背景下。

所以这背后逻辑像极了美军在阿富汗的那套“打了再说,出事再甩锅”的老剧本。

难民又逃了,联合国却快说不出话了

以军开进后,当地几十个家庭又一次逃难,向沿海方向跑。可问题是:往哪儿跑?还能跑到哪儿? 海岸是死路,汗尤尼斯刚被打完也残破不堪。一个中部城市被彻底压榨出人口,等于又往边界地带制造一次“人口堆积爆雷”。

联合国到现在发了多少份声明?从“严重关切”到“强烈谴责”再到“深表遗憾”,但说到底——没人拦得住以色列,没人真的在意加沙。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战术推进,是战争策略在升级

以色列打进代尔拜拉赫,等于放弃了“人道主义遮羞布”,选择公开和哈马斯硬碰——即便代价是人质阵亡、国际舆论崩塌,甚至加沙彻底沦为火海。

这一步走出去,很难再退回来。

接下来是最危险的时候:

要么哈马斯狗急跳墙,用人质要挟反击;

要么以军咬牙切齿,趁这波推进彻底清场。

而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管不动了,埃及躲起来了,只有平民在拿命扛局势。

历史正在加沙这片焦土上一行行地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谁还活得下来。

参考文献: 以军凌晨突袭加沙中部 代尔拜拉赫遭多轮轰炸 央视新闻

以军坦克首次进入代尔拜拉赫 展开地面军事行动 中华网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吴阿坪看国际

吴阿坪看国际

小编一直在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