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尘埃落定,陈友谅箭下丧命,朱元璋顺势夺下江南。但一桩看似寻常的俘虏案,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7-23 08:57:07

鄱阳湖大战尘埃落定,陈友谅箭下丧命,朱元璋顺势夺下江南。但一桩看似寻常的俘虏案,却埋下后宫深仇。18岁的小妾达氏,落入胜者怀中,三年连生两子。多年后,她却冷冷对幼子吐出一句:“你要杀了朱元璋。”

1363年,鄱阳湖,血战连天。陈友谅与朱元璋水上对峙,数十万大军搅碎江水。最终,陈友谅死于流矢,汉政权崩盘,朱元璋掌控全局。随后朱军攻入武昌,彻底清剿残余力量。

陈家人被尽数收押,家眷列队交割。达氏,年方十八,是陈友谅晚年宠妾。美貌出众,气质不俗,一露面,朱元璋就盯上了。

她的身世并不高贵,但因为陈友谅宠爱,一度受尽后宫妒忌。陈败,她自然也成了战利品。

朱元璋并不避讳,直接将她纳入后宫。给她封号,安排居所,还常常带她随驾出巡。后宫人人知晓,达氏虽是前朝俘虏,却极得圣宠。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过荒诞。三年前,她还依偎在陈友谅膝下,如今却在仇人朱元璋榻边承欢。没人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但她从不哭闹,不叫屈,也不拒绝侍寝。

朱元璋满意她的“温顺”,几次在朝中称赞她“柔顺识礼”,赐金赐田,封为“达定妃”。

但他不知道,这份顺从背后,藏着另一把火。

时间往前推三年,1364年冬,朱元璋在应天立吴王,准备登基称帝。

就在那一年,达氏怀孕。年底,她诞下男婴,朱元璋大喜,赐名朱榑,封为齐王。第二年,朱元璋称帝,朱榑被列入皇子序列。

紧接着,1369年,达氏再生一子,名朱梓,封潭王。这个孩子更得她宠爱,几乎寸步不离。

两个儿子,地位稳固。朱元璋更看重达氏,赐宫、增禄,还亲书“德顺”二字赐入寝宫。外人看她风光无限,但她心里却另有算盘。

没人注意到,每逢七月,她会独自焚香烧纸,对着西南方跪拜。而她房里,始终藏着一块旧木牌,上头刻着“陈府旧印”。

她没忘。她记得陈友谅死时的模样,记得他如何坐在战船甲板,顶着箭雨怒吼。她也记得朱元璋如何踩着丈夫的尸骨登上高位。

达氏恨,却藏得深。她不哭不闹不揭,但她想要报复。她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唯一能动的,是那个她亲手生下的孩子。

朱梓渐渐长大,活泼聪慧。朱元璋常把他叫去乾清宫,对他颇有期望。可母亲达氏却极少让他接近权力。

一天,达氏把年约十七岁的朱梓叫到房中,关上门窗,掀起尘封旧事。

她指着那块旧木牌,一字一句告诉朱梓:“这不是你父亲给的礼物,这是你真正父亲留下的骨血。” 这一句话,让朱梓浑身发冷。他愣住,达氏没停,继续说:“你父亲不是朱元璋,你是陈友谅的血脉。朱元璋杀你父,夺你母,抢你国。”

这番话,像刀子一样剜进朱梓心里。他一夜无眠,第二天开始变了。变得沉默、警惕、疏远兄弟,对朱元璋更是敬而远之。

他在封地长沙刻下石碑,碑上只有八个字:“宁见阎王,不见贼王。”传出去,朝中震动。朱元璋听闻之后勃然大怒。

他命徐达之子徐辉祖领兵前往长沙,说是“巡视”,实则试探。

朱梓心知危机已至。他没有逃,没有投降。反而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府邸,把自己和全家烧成灰烬。 长沙城火光三日不灭,朱梓尸骨无存。朱元璋叹了一口气,只说了五个字:“愚而可怜矣。”

朱梓之死震惊朝野。有人痛惜,有人冷笑。朱元璋很快下令清查所有藩王行踪,加强京畿防备。

关于朱梓的真正血统,从未有确凿文献佐证。《明实录》中避而不谈,《罪惟录》则把故事说得耸人听闻。

但无论真相如何,达氏确实曾为朱元璋生子,确实生于陈府旧宅,确实在朱梓心中种下仇火。这几件事,已经够构成一场王朝里的家庭剧。

朱元璋之后,也不再提起达氏,达定妃名号消失于宫廷册封中。她不再出现,也没人再敢提她。

朱梓死后,朱元璋加强对诸王的监控,封地不得募兵、不得铸币,连宴请也需备案。这一切,都始于长沙那场大火。

那口“贼王”石碑,被他命人粉碎,但关于那八个字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至今。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