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女生体验蹦极,因害怕决定闭着眼让工作人员推下去,结果下落过程中感觉脸上有

牧童的娱论 2025-07-23 10:51:21

浙江,一女生体验蹦极,因害怕决定闭着眼让工作人员推下去,结果下落过程中感觉脸上有水!平稳后竟然发现自己满脸是血! 2025年6月中旬,浙江杭州市的夏女士,站在了人生中第一次高空蹦极的平台上,准备迎接一次“释放压力”的挑战。她是一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白领,年仅29岁。 工作繁忙,日夜加班,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朋友推荐她:“去蹦极试试吧,释放压力特别有效!”于是,在朋友的鼓动下,她报了名,准备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极限体验。 当天,她抵达浙江某知名旅游景区的蹦极项目点。入口处工作人员递给她两张纸:“这是保险单和免责协议,签一下。” 夏女士扫了一眼,看到有“游客自愿参与、高空运动风险自担”之类的字样,但她印象中保险也买了,想着“买保险不就是为了有个保障吗”,便没有多问,就签了字。 接着,她穿戴上全套蹦极装备:安全带、护腕……一切看起来专业、井然有序。站在70多米高的蹦极平台上,脚下是湍急的峡谷水流。尽管身后是蓝天白云,但她的心却沉得像石头。 她的心跳加速,双手冰凉,脚尖止不住地颤抖。站在边缘的那一刻,她感到喉咙发干,大脑几乎一片空白。她摇头说:“我不敢跳,我真的不敢。” 工作人员试图安抚她,鼓励她:“别怕,闭上眼睛就好了,我们会帮你一把。” 最终,她闭上了眼,轻声说:“那你们推我下去吧……” 下一秒,重力牵引着她下坠。风呼啸而过,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头皮被掀起,身子随着绳索的惯性剧烈摆动。 但就在那瞬间——她感觉脸上一阵刺痛,“啪”地一声,她还没反应过来,就觉得湿湿的液体流淌下来,滑过嘴角、下巴,直至脖颈…… 她心想:“不会吧,是水?”可是下一秒,一股浓浓的铁锈味传来,那分明是——血! 等到缓冲过程结束,工作人员将她慢慢放回地面,她整个人已经处于半晕眩状态。旁人看到她那张被血染红的脸,当场惊呼:“你脸上怎么这么多血?” 她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你可能在下落过程中头部受到了撞击,导致轻微脑震荡,面部软组织挫伤,还需进一步观察。” 夏女士顿时愣住了:“我戴了头盔,怎么还会撞到头?” 可医生说:“你脸上的伤口像是下巴和额头撞击到什么硬物,头盔并没完全遮盖住这些部位。” 她仔细回想,似乎是在弹回过程中,她的脸部猛烈地撞到了吊绳的卡扣部位,或者是某段固定装置,才造成了这个伤口。 而让她更加震惊的是:所有的治疗费用,都得自己掏钱。 养伤几天后,夏女士情绪稳定下来,便打电话联系景区,想要查看她所签的“保险单”,询问理赔事宜。结果对方告诉她: “我们提供的是统一的免责协议,不包含商业保险。” 夏女士一头雾水:“可我当天签的文件里不是写着‘保险’两个字吗?” 景区回复:“那只是项目安全说明,我们并未为每位游客单独投保商业意外险,合同内容写得很清楚。” 她要求查看签署当天的所有文件,景区却只肯提供一张复印的“免责协议”,并强调:“在签字时,游客已知晓此类活动存在高风险,并自愿承担后果。” 夏女士顿时感到愤怒又无助:“那我买门票、签协议,不是被‘画饼’了吗?受伤了就没人负责?” 她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结果引起网友热议。 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不满: “明明说买了保险,却只给个免责协议,这不是玩文字游戏?” “蹦极是高风险项目,运营方应该有明确的安全保障和保险机制!” “人都脑震荡了,居然还要自掏腰包治疗,合理吗?” 也有网友认为: “签了免责协议,可能确实很难追责……但景区起码应该配备更完善的安全措施。” “现场有没有录像?如果是设备瑕疵或操作不当,就不能仅凭免责协议推卸责任。”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