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随美国制裁东方大国芯片产业的人,今天竟然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接受独家专访,高谈阔论,我真的不明白。哪位高人帮指点指点? 这事儿得从 2022 年那个深秋说起。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落地,英伟达的 A100、H100 瞬间被划入禁运清单。彼时中国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面临算力断供,缺口逐日扩大。 黄仁勋在分析师会议上直言不讳:“中国业务占我们营收的 24%,这刀砍得太疼。” 话音未落,他们便推出 A800、H800 两款 “特供芯片”— 把算力参数像切蛋糕似的精确控制在禁令红线内,性能却刚好够中国企业 “勉强糊口”。 谁也未曾料到,这些 “合规产品” 竟成了英伟达的救命稻草。2023 年财报显示,依托这类产品,其在中国市场营收达 1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黄仁勋在内部信中写道:“要适应全球规则的变化。” 这话看似阐述商业策略,实则是在向华盛顿传递信号 — 我们没违规,但也没放弃中国。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央视专访的时间节点。美国刚批准英伟达 H20 芯片对华出口,黄仁勋便现身央视演播厅,时机把控精准至极。H20 是专为规避最新制裁设计的 “合规加强版”,算力较 H100 减半,却比 H800 新增 AI 加速功能,堪称 “在限制中求突破” 的产品。 黄仁勋在镜头前展示 H20 时称 “这是中美工程师共同的智慧”,这话里的潜台词暗示着, 既向美国证明 “我们听话”,又向中国表忠心 “我们尽力了”。 但真正让这场专访充满张力的,是中国这边的底气变化。2022 年禁令刚下时,咱的 AI 企业像没头苍蝇,到处找替代芯片;可到了 2024 年,华为昇腾 910B 已经能支撑大模型训练,寒武纪思元 590 的出货量翻了十倍。 黄仁勋在专访里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话听着是夸赞,实则藏着焦虑 。 当中国的 “备胎” 一个个转正,英伟达的 “特供品” 就快没市场了。这背后是一场无声的博弈。美国想靠芯片卡脖子,却忘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有人骂这是 “引狼入室”,可细想却透着大国斗争的智慧。把黄仁勋请进央视,相当于把这场博弈的底牌亮给全世界看:你看,即便美国政府喊着脱钩,他们的核心企业还在求着合作。 这种 “以开放反封锁” 的策略,比单纯的抵制高明多了。就像当年诸葛亮气死周瑜用的 “欲擒故纵”,表面上给对方台阶,实则让对方离不开自己的棋局。 说到底,商业的本质是利益,而利益的天平永远倾向有实力的一方。黄仁勋能坐在央视镜头前高谈阔论,不是因为我们忘了过去的制裁,而是因为我们已经有底气让他坐下 。 毕竟,能决定游戏规则的,从来不是嗓门最大的,而是手里筹码最多的。当咱的国产芯片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黄仁勋的专访就不再是争议,而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市场的门,开着,但规矩得我们定。
黄仁勋估计做梦都要笑醒了,以为H20芯片在中国市场要大赚特赚,结果国安部
【240评论】【2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