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年,曹操下令将许攸处死,许攸吓得高声呼喊:“阿瞒,你忘记往日之情了,竟要加

断代史鉴 2025-07-23 12:11:06

204年,曹操下令将许攸处死,许攸吓得高声呼喊:“阿瞒,你忘记往日之情了,竟要加害功臣与老友!”曹操什么也没说,拂袖离去,然而等许攸的首级送到他面前,他又痛哭流涕道:“是我的错。” 曹操与许攸,世人只知道两人是君臣,却很少有人知道两人情深意厚的过往。曹操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就想当游侠,到处去行侠仗义,由此结识了袁绍、张邈等世家子弟。那会儿他们常聚在洛阳城里的酒肆,喝酒谈天,说些匡扶天下的大话,曹操性子豪爽,许攸脑子活络,两人最是投缘。 想想那时候的洛阳酒肆,烟雾缭绕,酒杯碰撞声里尽是少年意气。曹操拍着许攸的肩膀,叫他“子远”,许攸则半开玩笑地回敬“阿瞒”,旁人看来,这份亲昵劲儿真像亲兄弟。许攸的机灵劲儿确实给这帮公子哥儿解了不少闷,出点子、打圆场,甚至帮他们处理些不太光彩的小麻烦,他都干得滴水不漏。可问题在于,这份“融入”从一开始就带着刺。袁绍那帮人,嘴上叫着“子远”,背过脸去,拿他寒酸的衣着、偶尔流露的小心翼翼当乐子讲,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像一层看不见的油,始终漂在他们和许攸之间。 曹操呢?他性子是豪爽,也欣赏许攸的才华,可骨子里那份世家子弟的烙印,真能彻底抹掉吗?他对许攸的亲近,有没有那么一丝丝,是带着点“礼贤下士”的表演成分?或者说,在他心里,许攸的分量,真能和张邈、袁绍那些同样出身名门的“自己人”一样重? 许攸的悲剧,根子就在这儿。他把年轻时那份掺杂着优越感与利用的“情谊”,当成了在权力核心横冲直撞的免死金牌。他以为“阿瞒”还是酒肆里那个能拍肩膀的兄弟,却看不清坐在丞相宝座上的曹操,心肠早已冷硬如铁。曹操的痛哭流涕,“是我的错”,听着情深义重,可细琢磨,味道不对。他哭的真是许攸这个人吗? 还是哭那份不得不亲手斩断的、象征着自己也曾“纯粹”过的青春记忆?或者,是在哭给活人看,显示自己“念旧情”、“重情义”,好安抚其他那些提着脑袋跟着他干的谋臣武将?一个真正痛悔误杀挚友的人,会在对方哀哀求饶时拂袖而去,只在看到首级后才表演悲痛吗?这份眼泪,更像是对自己“枭雄”形象必须冷酷无情的一种愧疚补偿,是权力逻辑碾压了私人情感后,残留的一点人性渣滓。 说到底,许攸和曹操的故事,撕开了乱世友情最残酷的真相。跨越阶级的情谊,在风平浪静的酒杯里或许能维持表面的和谐,一旦卷入权力与生死的漩涡,那看似牢固的纽带,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许攸至死都在呼喊往日之情,他始终没明白,在曹操的价值天平上,当“老友”的存在威胁到权力的稳固时,“情义”二字,重不过一粒尘埃。曹操的眼泪流得再真,也洗刷不掉一个事实:他选择了权力,毫不犹豫地牺牲了那个曾叫他“阿瞒”的人。这不是误杀,这是权力对旧情的必然绞杀。历史的聚光灯总打在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许攸的狂悖取死上,却少有人去深究,那洛阳酒肆里看似炽热的少年情,从一开始,就生长在多么不平等的土壤里,又如何注定在权力的寒霜下枯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3

评论列表

順天师

順天师

3
2025-07-23 22:41

许攸不是被许褚杀的吗,许褚带着许攸的人头向曹操请罪,曹操暗自欢喜,但还是斥责许褚,说许攸只是贪图嘴快,沒其他心思的,命人厚葬许攸…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