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考驾照,在练车的时,经常受到男教练的辱骂,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她质问教

任霞琴叙社会 2025-07-23 13:43:57

上海一女子考驾照,在练车的时,经常受到男教练的辱骂,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她质问教练:自从我上车,你就对我连说带骂,又是笨死鬼,又是滚回家,我已经忍你很久了!你这是侮辱人你知不知道?教练看着情绪爆炸的学员,反而不以为然的回道:“那你别学车啊。”

学车,是人生中一件既期待又紧张的大事。对不少学员来说,这个过程却充满了委屈和不快。教练吼叫、谩骂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为了拿到驾照,只能忍气吞声。

2024年3月,一个姑娘考过科目一,兴冲冲地去练科目二。她第一次到驾校,刚见到教练,还没上车,就感受到了对方极度的不耐烦。姑娘礼貌地问哪辆是练习车,教练只是白了她一眼,一言不发。

等了足足十分钟,她才终于坐上驾驶位。教练在副驾简单讲了讲原理,就让她自己尝试启动。要知道,这是她头一回摸方向盘,结果自然是离合松快了,车“哐”地一下熄了火。

这对新手再正常不过,可教练的火气瞬间就顶了上来,张口便吼:“我刚才跟你说了离合要慢慢松,听不懂吗?你是猪吗?”姑娘心里一颤,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花了一点时间适应,车子总算磕磕绊-绊地动了起来。教练又让她打方向盘找感觉,结果因为车感太差,教练又劈头盖脸一顿骂:“你是笨死鬼托生的吗?就你这样,不如收拾收拾滚回家算了。”

整个练习过程,教练的嘴几乎没停过,正经教学没几句,冷嘲热讽倒是一套接一套。终于,在连珠炮似的侮辱下,姑娘的情绪彻底失控,质问教练:“你说话骂人什么意思?从我上车你就开始吼,你那是什么态度?”

教练看她激动起来,脸上反倒露出不屑,冷冷地甩出一句:“你要不想学那可以走。”双方最终闹到不可开交,事情只好由派出所出面调解。

就在今年三月,上海也有一位女士因操作失误,遭遇了男教练的“狂轰滥炸”,对方嘴里蹦出“笨得跟猪一样”“回家抱孩子去吧”之类的辱骂。

女士当场反击:“从我上车你就跟念经似的,又是笨又是滚的,你这是在教我还是在骂我?”而教练还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不想学拉倒!”

这些事发到网上,网上立刻炸了锅。评论区里,无数网友感同身受,直言“十个教练九个暴脾气”。许多人为了拿证,只能选择咬牙忍受,心里默念“拿证是王道”,考完试便立刻拉黑教练,眼不见为净。

有些教练自诩“严师”,却似乎忘了“严师”后面还有“高徒”二字,而高徒,从来不是靠羞辱骂出来的。他们把骂人当作“激励”,把羞辱当作“法宝”,这哪里是教学,这分明是打着教育旗号的语言暴力。

有的教练把“看人下菜碟”的戏码演得淋漓尽致:对“懂事”的学员和颜悦色,对普通学员就冷言冷语。

教练本质上就是老师,职责是传道授业,尤其面对零基础的学员,更应多一份耐心和引导,而不是打压和谩骂。严厉不等于无礼,批评不等于侮辱。教育的真谛是点燃火苗,而不是一盆冷水浇灭热情。

对于教练管理需健全的规范与惩戒机制。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将语言暴力列入禁区,并建立高效透明的学员投诉渠道。

驾校内部也应加强管理,对教练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不能再让“差评”石沉大海。一旦查实,就必须有相应的惩罚,而不是让教练换个地方继续我行我素。

评价一个教练好坏的标准,不该是嗓门有多大,而是学员的通过率与满意度有多高。将教学效果与学员评价直接挂钩,才能从根本上激励教练提升服务质量,推广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员建立驾驶信心。

无论是在教育还是服务行业,都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消费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信源:小政视频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任霞琴叙社会

任霞琴叙社会

欢迎关注,最敬业的社会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