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前往美国生活,邓公邀请他回到大陆看看,张学良却说:回

静雅阶苔染露寒 2025-07-23 14:40:43

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前往美国生活,邓公邀请他回到大陆看看,张学良却说:回去可以,你们得答应我三个条件! 颠沛一生的张学良身上已经看不出少帅时期的意气风发,如今的他只是一个寻常的老人。 儿孙在旁,妻子在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他如今再也不是那个号召几十万奉军的张学良,但他的影响力还在。 张学良去往美国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这里猜测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想回到“伤心之地”,二是远离政治旋涡。 早些年他做过的选择如今看来依旧充满争议,张作霖在皇姑屯出事之后27岁的张学良掌权,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另一个是归顺国民党。 蒋介石一直在争取张学良,他希望东北归顺南京政府,完成国家统一,届时抵挡日军的时候也可以多些助力。 东北放在全国局势上来讲占得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里还是日军最早抵达的地方,张学良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国内的局势。 光是这个选择就足够让他苦恼很长时间,最后他选择了国民政府,挫败了日本的企图,延缓日本侵华的步伐,结束了北洋军阀时代,中国进入了名义上的统一。 不过在易帜后,东北依然保持高度自治,张学良还是最后的掌权者,国民政府对东北的操控权少之又少。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学良并不在东北,当时他在北京看戏,接到东北传来的急电后他决定“不抵抗”。 根据张学良的性格来讲他不是软弱的人,如果遇到战争他也不会逃避,他以为此次日本只是挑衅,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命令是张学良下达的,但蒋介石在当中也是有一些作为的,事变前蒋介石曾给张学良发过电报,避免和日军直接冲突,事后他也没有命令东北军反击。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会议上依旧决定避免和日军全面开战,从外交上迫使日军撤离,因为这个时候的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做,那就是“安内”。 蒋介石想把国内彻底安定之后,再对抗日军的侵略,但下命令的是张学良,所以一切骂名还是他自己承担。 不得不说的是张学良的军事能力是有限的,他在打仗的时候欠缺考虑,容易冲动行事,在国内战场上除了军阀混战的时候他的贡献比较突出之外,其他时候很少听到张学良带兵的消息。 张学良一生中亲自指挥的战役并不多,而且更多时候还是胜少败多,除了晋奉战争中的涿州攻防战比较厉害之外,其他时候的表现都很普通。 可不管他表现如何,张作霖对他是寄予厚望的,而且东北军中许多将领都对他很是服从,所以他也有独霸一方的资本。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的名声一落千丈,这个时候解决外敌的入侵才是最重要的,可国内还没有安定下来。 于是西安事变就发生了,这是他一生中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但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促成了国共联合抗日,也推动了全民族抗战。 在国家统一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上,张学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他的军事能力有限,但关键时刻没了他可能还真不行。 之后张学良经历了被软禁,直到蒋家父子去世后他才去往美国,这时候他的心气也不如当年,他只想好好的度过晚年。 国家多次邀请张学良回来看望,但张学良却一直在犹豫,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出现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最终张学良还是答应了回国,不过他有三个条件,不要盛大的欢迎仪式,不接受任何人的采访,不希望受到恭维。 他只想低调的回国转一圈,并不想引起太多的骚乱,得到回应后,张学良就开始准备回国的事情。 但没想到他的身体却在之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也导致回国之路被中断,最后他只能让儿子代替他回国完成心愿,而他在美国度过了晚年。 信息来源:史海:吕正操三晤张学良劝其回大陆内幕——中国新闻网

0 阅读:207

猜你喜欢

静雅阶苔染露寒

静雅阶苔染露寒

静雅阶苔染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