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夫人坐在丈夫的雕塑旁边,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令人垂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7-23 17:12:59

1997年,陈景润的夫人坐在丈夫的雕塑旁边,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令人垂泪的合影。 陈景润出生在1933年福建福州一个邮局职员家庭,父亲靠着那点工资养家糊口。他从小对数字感兴趣,上小学时就爱算村里的东西。初中在县立学校,数学成绩一直拔尖。1948年考进福州英华中学,那里环境好点,他开始系统学数学。 1950年提前一年进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四年他埋头苦读,1953年毕业。毕业后去北京四中教书,可他口吃,讲课时声音小,学生听不清,学校只好把他调走。1954年回厦门大学当图书馆资料员,每天整理书架,顺便自学数论。1955年升助理教员,继续钻研。 1956年,他写论文指出华罗庚书里的错误,寄给华罗庚。华罗庚看后欣赏他的胆量和才华,1957年把他调到中科院数学所当实习研究员。从那起,他专注解析数论。1962年升助理研究员。1966年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2”形式,就是每个足够大的偶数都能写成一个素数加两个素数的乘积。 1973年他完善证明,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轰动。1977年升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他还兼职几所大学教授,编数学杂志,当过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工作影响大,国际上也认可。 你觉得一个数学家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陈景润44岁时还没结婚,全心扑在研究上。1977年他生病住院,遇见29岁的军医由昆。他开始追求她,尽管年龄差大。由昆起初没答应,他坚持三年,天天去等她。1980年他们结婚,1982年生儿子陈由伟。婚后生活简单,他继续数学研究,由昆支持他。1996年他得帕金森病并发肺炎去世,享年62岁。他的贡献被写进邮票和小行星命名。 现在来说说那张1997年的合影。陈景润去世后,厦门大学建了他的雕塑。由昆去那里,坐在雕塑旁,搂着肩膀,拍了照片。这照片流传开,很多人看到都感动。它记录了由昆对丈夫的怀念,也反映陈景润的遗产还在影响人。雕塑在校园里,提醒学生他的成就。合影时间是1997年,正好他去世一年后,由昆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 为什么这张照片这么打动人?你想想,由昆当时52岁,丈夫走了一年,她选择这样纪念。照片中她搂着雕塑肩膀,姿势亲近,像在拥抱真人。它不只是个人回忆,还代表数学家家庭的牺牲。陈景润生前专注工作,家庭时间少,由昆独自带孩子。这合影成了象征,告诉大家爱情和事业的交织。很多人通过这照片了解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去世后,由昆继续在北京工作,当医生。她整理丈夫的手稿,捐给机构。儿子陈由伟高中选文科,避免父亲的压力。大学去加拿大留学,先学商科,后转数学,拿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办医疗公司,经营成功。后来当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他还建陈景润科学基金会,支持年轻数学家,给奖学金。 基金会活动多,陈由伟组织讲座和比赛,推广父亲的理论。他的选择显示独立性,没完全走数学路,而是结合商业。陈景润的遗产延续,1999年中国发邮票纪念他,小行星7681以他命名。厦门大学雕塑成了地标,学生常去参观。他的证明还在数论领域用,影响新一代研究者。由昆偶尔参加纪念活动,分享丈夫的事迹。

0 阅读:1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