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千多名国军俘虏惨遭日军屠杀,其中8岁的光俊明却幸免于难,并在日军投降时被带回日本,那么日军为何要带走他,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光俊明这个名字还是在被俘之前,国民党27军的郭中尉给他起的。 光俊明记得,那天母亲带着他找到国民党27军驻地的郭中尉,哀求郭中尉收留他,给他口饱饭吃就行。 光俊明原本还有父亲和妹妹,可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父亲就当兵上了战场失去了音信,母亲因无力抚养他们兄妹,先是把妹妹送了人,后来母亲为了能养活他,改嫁给同村的农民,生活才得到了改善。 然而因为母亲坚持要送光俊明上学,遭到继父反对,两人为此矛盾不断,最后母亲迫于无奈,才将他送到了郭中尉这里,希望能破格招收他为童子军,让他留在部队里有口饭吃。 望着瘦骨嶙峋的光俊明,郭中尉动了怜悯之心,于是在母亲的千恩万谢中收留了光俊明,并给他起名“俊明”,意思是希望他能“英俊光明”,由于他年纪太小,还当不了童子军,就收他做了养子。 郭中尉对光俊明照顾有加,不管部队开拔到哪里,他都带着光俊明,并且还送他到驻地附近的学校学习,而光俊明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绩一直很优秀,后来更是加入童子军,走了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1943年,国民党27军遭到日军的围攻,尽管27军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但是在日军强大的炮火攻击下,27军还是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只有1万余兵力顺利突围,1千多官兵牺牲在了战斗中,其中就包括郭中尉,而8岁的光俊明则和4千多人成了日军俘虏。 日军对于战俘向来很残忍,这次也不例外,他们命令战俘挖了大坑,随后便将战俘驱逐进了大坑,准备进行大屠杀,也就在这时,一名叫高桥的日军中队长将光俊明从俘虏队伍中拉了出来。 原来,剃着光头的光俊明五官酷似高桥最疼爱的弟弟,而他的弟弟被强征入伍后,死在了淞沪战场上,所以看到光俊明后,他不由想到了战死的弟弟,出于对弟弟的哀思,他将光俊明拉出了队伍,从而让光俊明成为了4千多被杀俘虏中唯一的幸存者。 从此后,光俊明就在日本军营中继续着俘虏生活,稍有改观的是由于有高桥照顾,少受了一些欺负。 光俊明深知想要生存下去就要赢得日军的好感,于是他不仅帮着日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努力学习日语,久而久之,日军渐渐习惯了他的存在,甚至不少士兵还喜欢上了这个中国小孩。 1945年,光俊明随日军驻扎在越南西贡。 当时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先是苏军出兵东北,再是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日军更是在东南亚战场上接连遭受重挫,于是在同年8月,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 不少日军不肯接受投降的现实,选择了剖腹自杀,不过绝大多数日本士兵并没有自杀的勇气,因此只能放下武器,做了盟军俘虏,10岁的光俊明也再度成为了俘虏。 在被关进泰国的战俘收容所后,管理人员注意到光俊明只有10岁,且还是一名中国儿童,因此向上级做了汇报,然而由于找不到光俊明的家人,光俊明的去留就成了难题。 就在这时,战俘营里的日本军医加地正雄提出收养光俊明,盟军出于对光俊明的安全考虑,与日本签订了一份《少年同伴请愿书》,而加地正雄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以养子的身份,将光俊明带回了日本。 加地正雄虽然是养父,但给予了光俊明很好的教育,同时他对光俊明也非常关心,光俊明也没有辜负加地正雄的养育,他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考取了熊本商科大学,毕业后便在一家大型企业任职,由于他很有上进心,对工作又很认真,所以得到了领导的器重,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核心管理人才。 34岁那年,光俊明迎娶了一名叫范子的姑娘,在生下了一儿二女后,在岳父的支持下,光俊明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当时日本的经济正在腾飞,赶上风口的光俊明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很快就让公司的产值突破千万,而他也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企业家。 然而纵是千万家资,光俊明仍然挂念着失散多年的母亲,于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通过我国驻日机构帮忙寻亲,在中日建立友好关系后,更是于1986年和养父一同重回山西运城老家寻找失散的母亲。 然而光俊明当初离开的时候还是个少年,经过数十年的变迁,家乡的模样早已发生了巨变,再加上他又缺少母亲的资料,最终没能打听到母亲的下落,只能失望而归。 自1987年至1994年,光俊明多次回国寻亲,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却仍然一无所获,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他在寻亲,他还带了日本的摄制组,将他寻亲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遥远的妈妈》,然而纪录片的播出并没引起太大的关注。 后来,光俊明为了让人们记住日本侵华的历史,以自身经历写下了反战书籍《七岁的战俘》,该书出版后在日本受到了热议。 尽管没能找到母亲,但是光俊明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光为中日友好事业发光发热,还作为归国华侨,出资在家乡修建了环境优雅的学校,同时他还告诫他的儿女,中国儿女不能忘根。#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43年,4千多名国军俘虏惨遭日军屠杀,其中8岁的光俊明却幸免于难,并在日军投
竹影摇曳意韵深
2025-07-23 21:43:58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