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扬言再炸伊朗,抵抗之弧集体沉默,伊朗被彻底抛弃。 伊朗,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7月21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放出狠话:“准备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第二轮空袭。”语气坚定,态度强硬,目标直指伊朗剩余的核基础设施。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新回合。 就在这之前,伊朗刚刚经历了一场震源深度为3.5公里的地震,外界普遍怀疑这是一场地下核试验引发的“事故”。特朗普的表态,无疑是冲着伊朗的“核野心”来的。 伊朗方面并未低头。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强调,铀浓缩计划绝不叫停,这是伊朗“民族自尊”的象征”。他承认核设施在6月的空袭中“受损严重”,但态度异常坚决。这种决绝,背后是长久以来对抗西方压力的坚韧积淀。但这一次,伊朗真的孤立无援了。 曾经被伊朗寄予厚望的“抵抗之弧”——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胡塞武装——如今集体沉默。 真主党在以色列持续轰炸下损失惨重,指挥官接连阵亡,仅剩苦苦支撑的能力;哈马斯在加沙的长期冲突中战力被削弱七成,已无力对外出击;曾经最活跃的胡塞武装虽仍在攻击以色列和红海航道,但孤军奋战、四面受敌,早已力不从心。 这四股力量曾是伊朗在中东战略布局中的“四根支柱”,而现在,每一根都变得摇摇欲坠。过去他们愿意为伊朗出手,是因为彼此信任,有共同敌人,有共同利益。 可现实是,伊朗在关键时刻频频示弱、三次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向美国求和,盟友一次次被牺牲,伤痕累累,早已不再愿为伊朗火中取栗。 胡塞武装曾试图逆势而行,积极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却被也门政府拦截了伊朗提供的武器装备。胡塞如今已用尽全力,伊朗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援。真主党和哈马斯更是因伊朗的不作为,被以色列轮番打击之后满腹怨言。 他们不是不愿意出手,而是再也不敢出手。伊朗的摇摆和退缩,让这些原本死心塌地的盟友学会了自保。 在四面楚歌中,伊朗竟然转向欧盟寻求调停。英法德三国居然迅速响应,设定8月底为核协议谈判最后期限,并威胁称届时若不达成协议,将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法国外长表态“深切关注伊朗违反条约义务”,却对美以空袭的合法性只字不提。欧盟发言人一面高喊“致力保全协议”,一面要求伊朗“完全信守承诺”,双重标准昭然若揭。 这种“调停”更像是一场施压行动。伊朗的苦心求助,换来的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围堵。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欧洲,如今已彻底沦为美国战略的帮凶。伊朗的孤独,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外交上的被动与无奈。 特朗普的战争威胁并非空穴来风。早在7月19日,他就公开表态,若伊朗“妄图重建核设施”,将再次发动打击。特朗普的用意并不复杂——国内通胀反弹,选情吃紧,他需要找一个“软柿子”来转移焦点。曾经利用对华强硬来拉抬支持率的策略,如今已被打脸,这一次他选择了伊朗。 华盛顿的算盘打得精明,德黑兰的境况却愈发艰难。就在特朗普再次叫嚣的同时,中俄两国果断出手。伊朗外交部证实,中俄代表已抵达德黑兰,与伊方展开三方会谈,内容聚焦核问题发展与地区稳定。 这次会谈意义非凡。一方面,中俄作为伊核协议的缔约国,不可能坐视协议被美欧单方面操控;另一方面,伊朗对中俄的依赖越发明显,尤其在能源、交通、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已成为其对抗制裁的关键支点。 美国财政部长不久前刚刚放话:“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就将加征100%关税。”而中国在此时与俄罗斯一同赴伊朗会谈,释放出强烈信号。中方不是在“惹事”,而是在确保自身战略利益不被美国霸权绑架。 伊朗仍在坚守自己的立场——铀浓缩计划绝不叫停。这是民族的尊严,是国家的底线,也是外界对伊朗态度的重要观察点。但只靠一腔孤勇是不够的。失去了盟友的支持,被欧美夹击,伊朗必须在中俄的协助下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特朗普的威胁并非虚张声势,伊朗的处境也绝非危言耸听。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充满算计的博弈中,谁能真正挺住,谁才有资格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的角色,愈发关键。中东是“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伊朗是通往西亚的战略枢纽。在维护地区稳定、避免战争升级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智慧将是平衡局势、推动和平的关键。 伊朗是否还能走出孤立,重获支持,关键在于是否能坚定立场、不再动摇。当抵抗变成孤胆,唯有意志才能让世界重新审视这个民族的力量。中俄的联手,不仅是对霸权主义的回应,更是对地区和平的稳固支撑。伊朗的命运,将在这场博弈中被重新书写。 信息来源: [1]特朗普威胁“可能再炸” 伊朗警告“不要对伊朗力量有错觉” 环球时报 [2]核设施状况仍不明朗,德黑兰宣布“取得胜利”,特朗普威胁再次轰炸伊朗 环球网
伊朗!集体逼宫开始了,最大内奸要现形了?伊朗!又出大事儿了!果然是事出反常必有
【66评论】【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