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茅晨月是一条“大鱼”啊! 说她是金融圈的 "关键节点" 一点不夸张。作为美籍华人,她在富国银行当高管那几年,管的正是最敏感的亚太区跨境保理业务。这活儿听着复杂,其实就是帮企业把海外欠款提前变现,听着是正经生意,但操作空间大得很。 就说富国银行 2023 年那次罚款,1.5 亿美金,原因是帮客户搞 "资金暗度陈仓"。具体怎么干的?就是把美国企业的钱,包装成 "应收账款",通过保理业务转到亚太地区。巧的是,茅晨月当时就是这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签字审批的文件堆起来能有一人高。 她刚当上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副主席,就喊着要建 "中美金融高速公路"。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要让资金在中美之间流得更顺畅,少受监管限制。 这时候你就得琢磨了,美国企业这两年为啥这么急着找 "新通道"?因为正规渠道的监管越来越严,尤其是那些被美国列入 "限制名单" 的行业,想用钱都得偷偷摸摸。 跨境保理这业务,正好能钻这个空子。正常流程是:A 公司卖给 B 公司一批货,B 公司没付钱,A 公司就把这笔 "欠款单" 卖给保理商,保理商先把钱给 A 公司。 但如果 A 和 B 根本没做生意,伪造个 "欠款单" 呢?那这笔钱就成了凭空跨境的 "黑钱"。2022 年香港查的那个案子,就是这么干的,63 亿港币就这么洗白了。 茅晨月被拦下的时候,时机也挺耐人寻味。美国刚宣布要卡中资企业的美元结算通道,一个月后她就在上海被盯上了,理由是 "帮企业绕开外汇监管"。 查下来发现,她手里有 23 笔交易不对劲:上下游公司都注册在那些没监管的小岛,既拿不出进货单,也没有物流记录,典型的 "空转"。更要命的是,其中 7 家公司还在美方的 "黑名单" 上。 看数据更清楚,2021 到 2023 年,富国银行给中国企业做的保理业务,从 127 亿美金涨到 219 亿,涨了七成多。 同一时间,美国企业往中国转的 "非生意用途" 的钱,也涨了快七成,两条线几乎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就说过,全球每年大概有 3000 亿美金,都是靠这种方式绕过监管的。 她在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干的事也值得说道。这组织定的规矩里,对 "怎么证明真的做了生意" 这块一直没说死。茅晨月上去后,直接改了三条规矩,说电子合同也能算数,审核可以松点。当时中国、印度这些国家就反对,说这明摆着是给钻空子开绿灯。 现在中美两边在金融监管上较劲,美国今年已经盯上 6 家中资保理公司了,不让它们用美元系统。咱们这边也没闲着,外汇局把保理业务的审核权收归省里,盯得更紧了。 茅晨月这事儿一出,富国银行的股票三天就跌了 4.7%,赶紧停了所有对华的 "非居民保理业务",这一下就影响了 80 多家中美合资企业的资金周转。 说到底,这事儿不只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它说明现在国际资金流动的监管漏洞确实大,也反映出中美在金融规则上的角力。接下来怎么查,会不会牵出更多人,都得盯着看。但有一点很明确:想借着专业业务玩猫腻,越来越难了。
原来,茅晨月是一条“大鱼”啊!这位出生于上海、常年往返中美两地的“金融精英”
【417评论】【5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