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9岁的印度女孩莫迪娜,听说中国男人不打老婆、女人能挣钱,连夜收拾行李,瞒着家人来华。13年过去,她不仅嫁了人、买了房,还让妹妹也嫁来中国。如今俩人咋样了?结局超出所有人想象。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莫迪娜第一次听说中国女性不用给丈夫下跪是在缅甸仰光一家旅店清扫楼道时,两名来自中国的游客正在休息,其中一位女性随口提到:“我们那里,女人不跪男人。” 这句话撞击了莫迪娜内心最深处的渴望,那一刻,莫迪娜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存在,那种生活不需要服从,不需要忍受,不需要在丈夫面前低头。 莫迪娜出生在印度比哈尔邦一个低种姓家庭,家庭贫穷,父亲莫汉·普拉卡什是村里木匠,性格暴躁,嗜酒如命,家中有很多女儿,莫迪娜是其中一个。 在莫汉眼中,女儿不过是等待被嫁出去的累赘,从八岁开始,莫迪娜就要承担全家的炊事、清洁与照顾年幼妹妹的任务。 每天凌晨起床烧水、清扫牲口棚是莫迪娜的日常,只要稍有不满,莫汉便动手打人,竹棍、拖鞋、灶台上的铁锅,都是他顺手抡起的工具。 莫迪娜的母亲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农村妇女,从未反抗丈夫的怒火,每次挨打后,只是低头擦泪,躲进厨房继续劳作。 她一生未曾离开过村子一步,也从未告诉女儿,女人可以过别样的人生,整个家庭的空气沉重而压抑。 到了十四岁,莫迪娜的舅舅前来拜访,舅舅在缅甸仰光打工多年,经常往返边境,他看出了莫迪娜的不安和抗拒,在离开时低声对莫迪娜说:“你如果真不想嫁,可以跟我去仰光,找点事做。” 莫迪娜没有多想,第二天便随舅舅离开了村子,在仰光,莫迪娜住在舅舅租来的廉价房间里,在一家小旅馆打杂。 一天十小时劳动,收入微薄,但至少没人逼她嫁人,莫迪娜不会缅语,也不识字,但动作利索,老板愿意留下她,正是在这家旅馆,莫迪娜第一次遇到了来自中国的游客。 旅馆接待了一批自助行的中国年轻人,他们带着行李、手机和随身翻译器,有说有笑,行为得体,几人中有位女子丢了一件衣物,莫迪娜默默为其找回,对方感激地递上一瓶水,上面贴着中文标签:“男女平等、彼此尊重”。 这几个字让莫迪娜久久不愿放下那瓶水,那一刻,莫迪娜开始查找关于中国的一切信息,通过舅舅介绍,莫迪娜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云南的卡车司机。 司机愿意带她前往中国,但条件是自负旅费、不拖累、不惹事,莫迪娜同意了,她用两年时间存下等值于人民币七千元的资金,买下了前往中国的“机会”。 2012年9月,李涛将莫迪娜带入中国,落脚点是南京郊区一家大型电子厂,工厂里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工人,条件虽不优渥,但有食宿、有工资。 工头不问出身,只管效率和纪律,莫迪娜从最基础的焊接组装做起,虽然语言不通,但工头看她手脚麻利,愿意多给机会。 在车间第二月,莫迪娜注意到一位常在维修区工作的年轻人,这个人叫田孟冰,来自安徽亳州,是工厂的电器技师,负责故障修理。 田孟冰寡言稳重,不善交际,却常常帮工友解决实际问题,一次生产线电路出故障,莫迪娜所在的小组被困在岗位数小时,田孟冰通宵抢修后主动替他们请假,还特地安排人送上饭菜。 从那之后,莫迪娜开始关注这个来自安徽的男人,三个月后,田孟冰在下班途中看到莫迪娜跌倒,第一时间搀扶。 自此,两人开始有了接触,田孟冰用简单汉语教莫迪娜日常用词,还帮她联系补习班,工厂里的风言风语渐渐传开,但二人不为所动。 2013年春节前夕,田孟冰邀请莫迪娜前往安徽老家,他的父亲是名退伍军人,母亲是地道的农妇,面对远道而来的印度女子,田家并无偏见,反而热情接待。 几日后,两人领证结婚并开始了正式的同居生活,婚后不久,莫迪娜从流水线转到市场经营,用积蓄盘下一个早餐摊位,开始售卖中式米粉与印度风味小饼,经营有声有色。 田孟冰照常工作,晚上则陪妻子一起看账、进货、备料,2016年,莫迪娜决定将妹妹接到中国,她托人办理边境通行手续,再通过田孟冰介绍让妹妹进入江苏宿迁一家纺织厂。 不久后,田孟冰的堂弟田树义来到南京打工,因住宿缘故暂住田家,妹妹与田树义接触频繁,彼此性格相近,不久后感情升温。 2017年,妹妹与田树义登记结婚,两人在宿迁购房成家,此后,两家人逢年过节轮流探望,彼此照应,莫迪娜与妹妹开设了一家融合餐厅,主打印度风味咖喱与地方家常菜,在社交平台小有名气。 如今,莫迪娜已完全适应中国生活,持有长期居留证,有合法工作,育有一子一女,妹妹则在本地小学担任厨务人员,稳定生活。 两人不再惧怕婚姻,不再担心命运由旁人主宰,对远在印度的父母,莫迪娜依然寄钱照料,但对回乡早已无意。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了!7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突然甩出一记“硬
【10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