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是硬是让清朝给整明白了,说白了,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是打仗的士兵,反而是六十多岁的康熙,给整场战争定了调子。 康熙面对的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地方叛乱。1688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在沙俄怂恿下悍然入侵喀尔喀蒙古,兵锋直指内蒙古乌朱穆沁,相当于把刀架在了北京的咽喉上。 当时清朝刚平定三藩之乱,国库并不宽裕,但康熙一眼看穿:噶尔丹勾结沙俄,若放任不管,西北将永无宁日。 1690年他顶着压力亲征漠北,在乌兰布通用火炮轰碎噶尔丹的“驼城”战术,首战告捷。 但康熙的厉害之处在于不贪功冒进——他深知游牧政权特性是“击散易,灭根难”,于是五年后策划了更狠的“三路合围”:自己率中路军诱敌,命费扬古带西路军在昭莫多设伏,最终全歼噶尔丹主力。 这一仗打完后,康熙甚至追到宁夏督战,非要把噶尔丹势力连根拔起不可。结果呢?噶尔丹众叛亲离,次年暴毙而亡。 但康熙的布局远不止打仗。他深知西藏问题是蒙古问题的延伸——谁控制喇嘛教,谁就捏住蒙古诸部命脉。 1716年准噶尔新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突袭拉萨杀死亲清的和硕特汗王,企图通过控制达赖喇嘛号令蒙古。 康熙反应快如闪电:1718年首次派军入藏虽因轻敌全军覆没,但他立刻调整策略。两年后清军分青海、四川两路夹击,同时让新疆清军佯攻准噶尔老巢伊犁牵制。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打得准噶尔首尾难顾,只能弃藏北逃。1720年清军进驻拉萨,这是中原王朝军队首次实质控制西藏。 康熙军事上不搞“犁庭扫穴”,而用精准打击换长治久安;政治上“因俗而治”,在西藏保留噶厦政府但派驻藏大臣监督,在蒙古分设盟旗互不统属;宗教上更绝——把哲布尊丹巴活佛迁到外蒙,达赖留在西藏,班禅驻锡日喀则,既利用黄教安抚蒙古,又防止宗教领袖一家独大。 这套体系经雍正、乾隆不断完善,到1793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时,连达赖转世都得靠清廷金瓶掣签决定,控制力比当代某些国家的联邦制还扎实。 反观明朝对西藏的朝贡羁縻,发个敕封就算“统治”,结果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都能随意插手西藏事务。 清朝的突破在于把主权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驻藏大臣管外交军事,噶伦处理政务,宗教领袖的合法性必须经中央认证——这分明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雏形。 就连晚清风雨飘摇时,这套体系仍发挥作用:1911年沙俄煽动外蒙“独立”,库伦活佛在俄军支持下驱逐办事大臣三多。 康熙的智慧,在于把“统而不治”变成“统且善治”。打仗他固然在行,但更高明的是用制度消解矛盾:当蒙古王公因盟旗制无法联合叛乱,当活佛转世需要驻藏大臣主持仪式,统治的根基就已深埋土壤。 所以后来噶尔丹策零、阿睦尔撒纳再怎么闹腾,终究跳不出清朝的手掌心。如今某些西方学者总炒作清朝“殖民西藏”,可若比较同时期欧洲在非洲的掠夺式统治,清朝修驿站、定赋税、派官员的治理模式,分明是国家建构的先进范本。
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是硬是让清朝给整明白了
梅梅谈世界
2025-07-24 11:08:38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