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干嘛去了?一个英国人,用了10多年时间,搜集了英国,

韫晓生 2025-07-24 14:18:38

[太阳]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干嘛去了?一个英国人,用了10多年时间,搜集了英国,法国等大量的档案,写了这本书,《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用大量的客观历史文献证明,南海是中国的。   (信息来源:国际在线——《南海的历史与主权》英文版全球首发)   英国学者安东尼·卡蒂的,花了整整十年,一头扎进英、法、美三国的国家档案馆。他没拿中国一分钱,纯粹凭着一股学者的执拗,最终写成了一本书,论证出:根据西方国家自己尘封的档案,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英国国家档案馆里一份1874年的官方备忘录,白纸黑字地写着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和菲律宾或法国没半点关系。   法国外交部的档案里,也有一封1931年的信函,承认西沙群岛属于中国。   美国一份1956年的档案记录显示,美国副国务卿亲口承认菲律宾对南沙没有主权,可扭头就为了冷战需要,怂恿菲律宾去“主张”一下。   这些档案,等于是在西方世界的“后院”里,找到了给中国主张背书的铁证。卡蒂的研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冲击力,恰恰因为他是个地道的英国人。他的“第三方视角”,让那些对中国抱有偏见的人,一时间不知如何反驳。   不过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偏偏是一个外国人干了?中国的学者们又在哪儿?   其实,中国学者一直都在,只是挖掘的领域和面临的困境不尽相同。南海主权的证据链条庞杂,一部分藏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航海日志和地方志里,另一部分则散落在世界各国的档案库中。   南京大学的沈固朝教授,带着学生整理了19世纪以来西方的航海记录和传教士日记,从中找到了大量中国渔民在南海持续活动的旁证。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花费二十多年,从国际关系,国际法等方面对南沙的争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写成了《南沙争端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学者在对南沙问题上的研究并不少,研究方面也是非常的深入,细致,致力于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南沙问题的历史研究。   这些研究扎实、深入,是南海主权历史依据的基石。可问题在于,这些成果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西方舆论场里,常常因为语言和身份的隔阂而被选择性忽略。中国学者的声音,很容易被贴上“官方立场”的标签,还没开口辩论,就已经被预设了偏见。   而卡蒂的工作,正好补上了另一块关键的拼图。他直接从英、法、美政府的内部文件入手,用“西方自己的历史”说话。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学术互动。   卡蒂在他的书里,引用了中国学者韩振华对南海地名的考证;而中国的学者,如今也在论文里引用卡蒂从西方档案中发掘的证据。大家就像在拼凑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个人都掌握着不同的碎片,只有合在一起,真相的全貌才会显现。   然而,有真相不代表就能赢得话语权。2016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尽管中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的权利,明确表示不参与、不接受,仲裁庭还是在政治操弄下,作出了一份漏洞百出的裁决。   学术的严谨往往敌不过政治的喧嚣。即使卡蒂的研究明确指出菲律宾的主张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即使菲律宾学者梅丽莎·洛哈公开反思,认为跟着美国走只会损害自身利益,这些理性的声音也很难穿透噪音。   这或许才是更深层的问题所在。无论是外国学者也好,亦或者中国学者们,他们手握同样有着丰富的证据,如何让自己的研究被世界平等地倾听和尊重?这背后,远不只是学术问题。让更多人听懂、听进去,这条路恐怕还很长。

0 阅读:99

评论列表

峰峰

峰峰

1
2025-07-24 15:38

重要的是拳头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