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改变了对华政策,采取了强硬立场,这一转变与过去他所释放的友好信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参议院选举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之前的“善意”伪装,不仅向急需军事支持的菲律宾提供了在南海问题上的援助,还在中俄之间悄然布下了策略钉子。这一系列举动令国际社会警觉,难道日本要撕掉其和平宪法的面具,开始一条主动扩张的新道路?
在横滨的街头,石破茂高调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声称解放军的军备扩张对地区安全构成了“严重挑战”。他甚至公然指责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借此推波助澜,紧跟美西方的步伐,将“安全焦虑”灌输给日本选民。令人惊讶的是,仅在数个月前,他还曾试图接近中国,频繁释放改善两国关系的信号,然而并未得到中方的积极回应。如今态度大变,表明其之前的“友好”只不过是为了获取选票而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更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政府首次宣布向菲律宾出口6艘退役的“阿武隈”级护卫舰。尽管这些军舰在海军服役超过三十年,技术水平相对有限,但对于急需加强军事力量的菲律宾来说,这无疑能在南海的存在感上增添一笔。日本对此次军售的表述被包装成“共同开发”,实际上则是突破了军事出口的限制,旨在推动菲律宾在南海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可见,日本在南海制造纷争、暗中递送武器的策略,已从口头争论转向了实际行动。
与此同时,德仁天皇和皇后夫妇访问蒙古被普遍视为日本意图在中俄间制造新平衡的象征。蒙古正值国内动荡之际,日本选择在此时高调造访,显然是希望借此机会拓展其外交空间,削弱中俄的影响力。尤其敏感的是,天皇此次出行还将参与纪念二战日本军队战俘的活动,这一行动再次触及了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的历史痛点。在纪念日军的同时,日本却又选择性地回避自身的侵略历史,这一矛盾的姿态令人感到愤怒。
此外,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日本教科书再次对七七事变进行歪曲,将侵略的事实篡改为“遭不明枪击”。这一系列行为充分暴露出日本政府不仅不愿正视历史,反而加剧了外部对抗的顽固态度。面对这样的局势,我认为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成为“后战争秩序的受益者”,而是试图重塑自身区域地位,寻求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尽管中国在一些方面采取了缓和措施,但面对主权与历史等重大问题,绝不会轻易被所谓的“友好姿态”所迷惑。如果日本继续在南海插手事物、干预中俄关系并否认其侵略行为,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各国,必须高度警惕并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以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最后,我想说,历史的教训不容忽视,和平的来之不易。在面对日本不断试探底线的举动时,只有坚持对历史的尊重,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才能确保区域的稳定。希望更多人能够看清石破茂政府真实的面目,不要被其策略性“变脸”的伎俩所蒙蔽。未来的东亚,只有历史承担责任的人士共同守护,而不是让那些有野心的人随意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