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美男:情人与妻子处成姐妹,女佣为他生儿育女,62岁微笑赴死 邵洵美这个名字,在民国上海滩曾是风流与才情的代名词。 1906年他降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祖父邵友濂官至晚清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更是洋务运动的实业巨头,这般家世背景,注定了他的起点便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少年邵洵美便显露才情,五六岁能熟读《诗经》,倒背唐诗,后来进入全英文教学的圣约翰中学,中西文化的交融将他塑造成一个气质独特的文艺青年。 成年后的他深目高鼻,身形挺拔,常穿长衫却热衷西式舞会,出门前还爱薄施胭脂,自称效仿唐风,这种中西混搭的做派让他在上海时尚圈独树一帜。 他的英俊不仅迷倒上海名媛,连好友徐志摩初次在剑桥相遇时也笑称两人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两人容貌相似到连剑桥旧书摊的老翁都屡屡认错,这段奇缘开启了“新月诗派双璧”的文坛佳话。 邵洵美的浪漫在改名一事上可见一斑,十七岁遇见表姐盛佩玉后,他从《诗经》“佩玉锵锵,洵美且都”中摘取“洵美”为名,寄托情思。 两年跨国恋中,他写下无数炽热情书,最终迎娶这位盛宣怀的孙女,婚礼极尽奢华,盛家陪嫁的三十口大皮箱和《上海画报》封面上的婚纱照,成为旧上海风月场的传奇注脚。 若故事到此为止,不过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俗套剧本,但1935年,美国女记者艾米丽·哈恩的到来掀起了波澜。 作为《纽约客》驻华记者,她在沙龙初遇邵洵美便惊为天人,后来在传记《我的中国丈夫》中极尽赞美:“他的头发柔滑如丝...那双飞翅似的美目下张扬着近乎苍白的完美面孔”,邵洵美为她取名“项美丽”,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令人瞠目的是发妻盛佩玉的态度,尽管曾与丈夫约法三章“不可另有女人”,但她见到项美丽后竟默许了这段关系,甚至与情敌情同姐妹,还鼓励他们领证结婚。 这段“三人行”在战火纷飞的上海持续数年,项美丽协助邵洵美出版抗日刊物《自由谭》,在邵洵美引荐下,项美丽采访宋庆龄写就《宋氏三姐妹》,蜚声国际。 1939年项美丽赴港搜集资料,与英国少校鲍克瑟相恋生子,这段倾城之恋终成往事。 回归生活的邵洵美并未与盛佩玉重修旧好,反而与家中女佣陈茵眉走到一起,这位毫无家世背景的女子为他生下四个子女,在盛佩玉负气出走后,陪伴他度过人生低谷。 当邵洵美因历史问题入狱时,是陈茵眉扛起家庭重担,四处筹措生活费与律师费,用单薄肩膀支撑起破碎的家。 晚景凄凉的邵洵美早已不复当年挥金如土的气派,他曾典当心爱邮票资助生活困顿的项美丽,最终仅靠微薄稿费维生。 1968年5月,62岁的他在家中自尽,临终幻想中仍渴望一口南京鸭肫肝的滋味,九名子女无人在侧,家人连体面丧服都无力置办,唯购得一双白袜草草入殓。 纵观邵洵美一生,三个女人标记着他命运的转折,盛佩玉给予他门当户对的体面,项美丽点燃他灵魂的火焰,陈茵眉承载他落寞的余生。 从豪门贵公子到困顿离世,他的故事映照着民国文人浪漫与现实的激烈碰撞,所谓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唯留后人唏嘘:人生百味,岂是一句“洵美且都”可道尽。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017-07-04,《张伟︱邵洵美和《自由谭》:一位“纨绔少爷”的抗战》
民国美男:情人与妻子处成姐妹,女佣为他生儿育女,62岁微笑赴死 邵洵美这个名
景铄看科技
2025-07-24 15:53: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