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褚时健在云南省高院,做最后的陈述:“说我受贿 3630 万人民币、100 万港币、30 万美元,我不认,我没有拿那些钱;说我违规收入 400 万,这个我承认,这是 17 年来累计多发的奖金,这个是我的错,无论怎么判我都认。” 褚时健1928年出生在云南华宁县一个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靠种地和烤酒维持生计。他早年就上手这些活计,学着处理原料和操作设备,积累了些基本经验。1955年,他27岁时担任玉溪地区人事科长,负责人员安排和档案管理,工作琐碎但稳当。1959年,他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那段日子主要干体力活,改造持续多年,直到1979年51岁时调到玉溪卷烟厂当厂长。当时工厂亏损严重,设备落后,产量低迷。他从调整生产班次入手,把三班倒改成两班,每班11小时,还留时间维修机器,提高效率。 引进国外设备是褚时健的关键一步,1981年从英国买进新型卷烟机,提升了生产质量。他还请美国专家指导烟叶种植,教农民选种和施肥方法,逐步改善原料供应。这些措施见效快,到1987年,工厂利税达到7.63亿元,比前一年增长近一半。他继续推动扩张,将玉溪卷烟厂建成红塔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烟草企业,累计上缴利税上千亿元。红塔山品牌全国闻名,他的管理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在烟草行业留下深远影响。但这些成就也伴随争议,尤其在分配制度上。 1998年12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褚时健案,这案子因他过去地位而备受关注,被称作世纪审判。公诉方指控他贪污355万美元,合人民币2874万元,加上其他款项,总额巨大。他的律师马军在庭上提出三个问题:企业领导为什么能被随意调换,企业家地位是否得到认可,劳动价值怎么体现。马军辩称,在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过程中,新旧体制冲突激烈,褚时健按市场规则办事,责任不能全由他一人扛。如果分配制度早点适应市场,或许能避免类似问题。 马军还用富庙穷方丈比喻,指出褚时健贡献大,但年收入低,不如歌星一场演出挣得多。判决需考虑时代背景,既保住性命也算付出代价。褚时健对大部分指控否认,只承认违规收入400万元是17年累计多发奖金。1999年1月9日,法院判他贪污罪成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他没上诉,接受结果。这案子反映出国企高管在改革中的困境,引发社会对分配公平的讨论。 判决后,褚时健入狱服刑,到2002年因糖尿病和心脏病获保外就医,那时74岁,一无所有。靠新加坡华侨资助,他和妻子承包哀牢山2400亩荒山,开始种冰糖橙。起初规模小,他研究土壤和灌溉,引进滴灌系统,控制成本。2003年果园扩到2400亩,坚持每季修枝,确保品质。2007年还清借款,橙子销量渐增,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全国知名。 褚橙发展到几万亩,2018年产量1.5万吨,销售额过亿。他管理强调开源节流,遇问题就解决,比如缺水时挖渠引流。晚年他专注果园,不愿多提过去,橙子成为他二次创业的标志。2019年3月5日,他去世,享年91岁,留下一生起伏轨迹。这经历让人看到坚持的价值,但也提醒分配问题在改革中的复杂性。
1999年,褚时健在云南省高院,做最后的陈述:“说我受贿3630万人民币、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7-24 16:29:4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