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柏威夏山脊上的炮声把东南亚的清晨震得发颤。2025年7月24日早上8点20分,泰国素林府的达蒙通寺东侧,200米的铁丝网外,枪声先响。泰军说,那是柬军无人机盘旋后射出的第一串子弹;柬方则说,炮弹从泰国一侧飞来,落在奥多棉吉和柏威夏的土地上,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开火还击。 短短数小时,两国“罗生门”式的叙事已经填满社交网络:泰国陆军通报一名士兵受伤,稍后更新为两名士兵受伤、两名平民死亡;再往后,泰国公共电视台滚动字幕里又跳出9名平民死亡、14人受伤的数字,最小的遇难者年仅8岁。另一边,洪森在脸书上连发三条贴文,呼吁“别抢米、别抬价”,配图是一线士兵蹲在战壕里吃压缩饼干。 如果只看烟火,你会觉得这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但把时间往前拨,柏威夏古寺就像一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古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两国围绕4.6平方公里“缓冲区”的争吵从未停歇。国际法院2013年的裁决只解决了古寺归属,没画出那条让双方都服气的边界线。于是,地图上的虚线成了现实中的火线。今年5月28日,冲博地区已经响过一次枪,一名柬军士兵当场殒命;6月14日,泰柬联合边界委员会好不容易在金边坐下来,重启中断12年的勘测谈判,约定9月再谈,可墨迹未干,炮声又起。 更微妙的是,两国各自的内政像暗河一样托着边境的火药。曼谷这边,代理总理普坦刚刚接替被宪法法院暂停职权的佩通坦,急需一场“对外强硬”来稳住军心;金边那边,洪森退居参议院主席,儿子洪玛奈接手内阁,民族主义是最现成的粘合剂。于是,前线士兵的手指一紧,国内社交媒体的“爱国流量”瞬间爆仓。 战火之下,普通人先遭殃。泰国素林府86个村庄、约4万人在烈日下被疏散,老人抱着电视、孩子拎着书包,挤在临时帐篷里等消息;柬埔寨边境的小商贩把粮袋堆到店门口,却迟迟等不到顾客。泰国宣布关闭所有边境口岸,柬方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双方大使同一天打道回府。 历史反复提醒:每一次“谁先开第一枪”的争吵,都会变成下一次更大冲突的伏笔。柏威夏山脊上的石块听过太多誓言,也见过太多血迹。此刻,F-16的轰鸣和BM-21火箭炮的回响在山谷里交织,像极了1962年第一次边界冲突时的炮声——只不过,当年的士兵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祖父,而他们的孙辈,又一次被推向同一条火线。 评论区留给你们:你觉得这场冲突会在谈判桌上降温,还是像2008年那样拖到国际法院?留言说说你的判断。 信息来源: 新华社 2025-07-24 《柬参议院主席洪森说边境遭到泰国炮击》 人民网 2025-07-24 《泰国陆军:与柬方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 光明网 2025-07-24 《泰国与柬埔寨在边境地区交火,情况汇总》
就在刚刚,柏威夏山脊上的炮声把东南亚的清晨震得发颤。2025年7月24日早上8点
森森视野
2025-07-24 18:12:10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