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被称为“芯片天才”的陈进带着天价科研资金逃亡美国,接下来的13年时间

夜色温柔的相伴 2025-07-25 04:01:24

2006年,被称为“芯片天才”的陈进带着天价科研资金逃亡美国,接下来的13年时间里,中国的芯片行业被迫陷入寒冬。这么多年过去,这个罪魁祸首怎么样了呢? 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就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追赶其他大国的脚步,在许多科研领域都获得了令人骄傲的突破和和成就,尤其是芯片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芯片就是困扰着我国的重大难题,国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实现自主突破。 2001年。当时,一位名叫陈进的“海归精英”带着耀眼的光环回到中国。他手握同济大学学士和美国德州大学博士学位,更有在IBM、摩托罗拉等顶尖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履历。在那个国家迫切寻求芯片技术突破的年代,陈进这样的人才,几乎是完美的“天选之子”。 他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迅速组建团队,主攻当时技术门槛极高的DSP芯片。正因如此,陈进和他的“汉芯”项目被寄予厚望,几乎成了民族科技的希望。 2002年,“汉芯一号”横空出世,宣称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高性能DSP芯片,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一时间,陈进被捧上神坛,荣誉、头衔和高达数亿的科研经费如潮水般涌来。 谁知,聚光灯下的“汉芯一号”,竟是一场偷天换日的骗局。所谓的自主研发,不过是将摩托罗拉的芯片磨去原有标识,再印上“汉芯”二字。这场精心编排的闹剧,轻易绕过了当时的评审机制,也利用了举国上下对“国产突破”的集体渴望。 2006年,内部举报将“汉芯”的真相公之于众。眼看骗局败露,陈进卷走巨额经费,迅速逃往美国。事后,上海交大撤销其院长职务,国家多部委联合追缴经费、终止项目,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这一切都为时已晚。陈进本人并未受到刑事追究,反而在美国硅谷继续他的芯片事业,甚至有传闻称他后来又活跃于半导体投资圈,过得安然无恙。 汉芯事件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整个中国芯片产业的信誉砸到谷底。政府对科研项目的审批骤然收紧,资本市场闻“芯”色变,纷纷躲避。这场信任危机,不仅让投机者现了原形,也误伤了无数真正埋头苦干的科研团队,导致中国芯片自主研发的进程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 十多年后的2018年,“红芯浏览器”事件再次上演了与“汉芯”异曲同工的一幕。创始人同样顶着微软IE核心工程师的“海归”光环,宣称开发出“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浏览器内核”,并以此成功融资2.5亿元。 可笑的是,这件“皇帝的新衣”很快被网友戳穿:底层技术不过是谷歌的Chromium开源项目换了个壳。面对铁证,红芯公司从最初辩解“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到最后不得不承认事实。结局也与“汉芯”类似,资本退潮,合作终止,公司迅速销声匿迹。 从“汉芯”到“红芯”,暴露的是同一个问题:在急功近利和“国产替代”的浪潮下,一些投机者总能找到制度的漏洞,将“自主创新”当成圈钱的口号。这些伪创新骗局,消耗了宝贵的社会资源,更透支了公众的信任。 回顾这起事件,我们不禁感到痛心和愤怒,陈进的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阻碍了中国芯片的发展进程,但同时,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重视科研项目的监管和审核,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 信源:澎湃新闻 2022-06-07 中国科技史最大骗局:“海归精英”竟是商业间谍,骗上亿科研经费

0 阅读:77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6

用户10xxx96

12
2025-07-25 19:57

象这样的害群之马,就应该用特工全球追杀,决不能让这样的败类存活于世

梅歌

梅歌

10
2025-07-25 19:37

难怪董小姐拒绝接纳海归,她知道的比网友多太多

李有林

李有林

9
2025-07-25 18:02

国安应成立锄奸,除掉这些汉奸

吃瓜观众

吃瓜观众

3
2025-07-26 01:44

现在请答题:01芯片和汉芯的区别是什么?

源泉

源泉

1
2025-07-26 06:55

追杀之

猜你喜欢

夜色温柔的相伴

夜色温柔的相伴

夜色温柔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