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张碧晨,我现在就拉着全工作室的人开灯夜谈,自己先把麦克风递到嘴边,把那

森森视野 2025-07-25 18:13:07

“如果我是张碧晨,我现在就拉着全工作室的人开灯夜谈,自己先把麦克风递到嘴边,把那句对不起说出来。” 7月24日凌晨两点,微博热搜第一挂着汪苏泷晒年轮创作时间线,一张截图把《年轮》的DEMO、编曲、混音、母带时间轴排得明明白白:2015年3月12日凌晨4:37,汪苏泷在自家电脑里敲下第一轨钢琴;4月28日,完整编曲完成;5月5日,母带进棚;5月20日,男女双版本同步上线备案。那张截图下面,汪苏泷只写了一句话:“年轮一直是双原唱,我尊重每一位演唱者,也尊重作品本身。”没有哭惨,没有撕逼,却把“体面”两个字写满了屏幕。 可就在这条微博发出前48小时,张碧晨的粉丝和汪苏泷的粉丝已经吵了整整三天。起因是有营销号翻出2015年《花千骨》OST发行时的旧帖,把“张碧晨首唱即爆红”剪成短视频,评论区瞬间沦陷:“没有张碧晨谁听这首歌”“汪苏泷蹭热度罢了”。数据不会说谎:QQ音乐《年轮》页面显示,张碧晨版累计播放量18.7亿,汪苏泷版6.2亿;但网易云的词曲信息页写得清清楚楚——词:汪苏泷,曲:汪苏泷,编曲:汪苏泷。连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官网的登记编号都一模一样:ISWC T-011.2.52-3.14。 真正的转折点在7月23日晚。有乐评人挖出当年《花千骨》音乐监制谭旋的采访原话:“汪苏泷写完旋律就定了双版本,女版要空灵,男版要叙事,张碧晨是制片方推荐的,她唱得确实好,但版权从来没易手。”这段2015年9月《新京报》的纸质报道被扫描上传后,风向彻底变了。粉丝开始删帖,大V开始沉默,热搜开始降温——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场争吵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原唱不是“谁先开口”,是“谁创造了DNA”。 现在回看,最该被记住的细节是2015年5月21日。那天《年轮》双版本同时上线,汪苏泷在微博写:“感谢碧晨把年轮唱成了月光。”张碧晨转发回:“谢谢泷哥把年轮写成了诗。”五年后,这句对话被截图转了47万次,成了最温柔的注脚。 写到这里,只想说一句:音乐不是擂台,是棵树。年轮每长一圈,都刻着阳光和风雨的名字。汪苏泷刻下了年轮,张碧晨让它开了花——谁摘了果子不重要,树还在那里。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2025-07-24《尊重原创才是对作品最长情的告白》 新华社2025-07-25《一首歌的署名权之争:从看音乐版权意识觉醒》 人民日报2025-07-25《“谁先唱”不是重点,“谁创作”才是根》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