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台当局一纸命令,让金门岛上的台军航空指挥部下属101两栖侦察营连夜打包,撤往澎湖。 这场“大撤退”看似突然,实则早有端倪——金门,这个曾被台当局视为“反攻大陆跳板”的前沿阵地,如今正悄然褪去军事色彩,沦为台海博弈中的“弃子”。 金门的军事地位,曾是蒋家父子心中的“命根子”。上世纪50年代,这里驻扎着超10万大军,炮火连天,是“反攻大陆”的桥头堡。 可如今,台军在金门的兵力已缩水至3000-4000人,连装甲车都调回了本岛,只剩老掉牙的装备和打不起精神的士兵。 2023年7月,台军“海龙蛙兵”这支精锐部队甚至一夜之间撤了个干净,装甲车冒黑烟,士兵扔弹药箱上船,场面狼狈得像逃难。 为啥会这样?原因很简单:金门离厦门太近,离台湾本岛太远。台军退将栗正杰曾直言“大陆要夺金门太简单,我们根本守不住。” 更扎心的是,台当局自己都承认,一旦开战,金门守军只有“战死或投降”两条路。这种“必输局”,谁还愿意派兵去送死? 台当局撤军,表面看是“识时务”,实则藏着多重算计。一方面,民进党当局根本劝不动年轻人服兵役,兵源枯竭,只能把金门的兵力调回本岛凑数。 另一方面,他们想通过“去军事化”向大陆示好,同时推进“厦金跨海大桥”建设,试图把金门变成经济合作的“试验田”,缓解两岸紧张局势。 但大陆的算盘更长远。金门“去军事化”不仅减少军事对抗风险,更能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兴建厦金大桥,打造“同城生活圈”,让金门成为两岸和平的桥梁——这才是大陆真正想要的。 可台当局呢?一边撤军,一边加强军事实力,甚至引进外部势力,试图用军事手段牵制大陆。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只会让两岸关系更复杂。 金门百姓对撤军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他们盼着和平,不想再当“炮灰”;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台当局“撒手不管”。 说实话,台军撤军是“识时务”——金门这座“破房子”根本守不住,继续派兵去只是送死。但撤军只是“止损”,不是“解决问题”。 台当局真正该做的,是摈弃对立,回应大陆的和平倡议,而不是一边撤军一边搞“军事对抗”。 金门百姓要的不是“撤军”的口号,而是“和平”的保障。他们想的是:孩子能安心上学,不用12岁就去工厂;生病能看病,不用忍着疼等死。 两岸能通桥通车,不用再隔海相望。这些最基本的诉求,在台当局的“台独”路上,却被当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所以,当台军撤离金门时,我们该思考的不仅是“大陆解决金门是否方便”,更是“如何让金门真正成为和平的象征”。 毕竟对金门百姓来说,首相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能不能吃上饱饭,孩子有没有未来。
7月24日,台当局一纸命令,让金门岛上的台军航空指挥部下属101两栖侦察营连夜打
掘密探索
2025-07-26 14:44:12
0
阅读:662
老框
再不撤,等桥造好了就走不了了……[大笑]
用户15xxx10
丢卒保車千年力吏。
霖霖最棒
金门连水都是大陆提供的守个毛线
番茄那个鸡蛋羹
今年收台时机会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