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演都不演了,这一次印度人口普查,首次要求民众申报种姓。 我们都知道印度深受种姓制度影响,印度人也知道,绝大多数人也深受其害,但是,根据印度政府一贯的“只要我不承认。就不存在”的逻辑,印度政府坚持不承认,而且公开宣称已经废除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500 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征服者按照肤色和职业划分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等级,后来又衍生出 “不可接触者” 达利特人。 尽管印度独立后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歧视,但现实中种姓依然支配着社会资源分配。据 BBC 统计,印度 14 亿人口中超过 2/3 处于种姓底层,达利特人约 2 亿,其中 24% 的人日均收入低于 2 美元。 莫迪政府这次态度大转弯堪称 “川剧变脸”。2023 年莫迪还宣称 “印度只有妇女、青年、农民和穷人四个种姓”,痛斥种姓普查是 “分裂国家”。 仅仅两年后,印度内政部就宣布 2027 年 3 月启动全国种姓普查,印控克什米尔等地将提前至 2026 年 10 月实施。 这种 180 度转变背后,是 2024 年大选的惨痛教训 —— 印人党在比哈尔邦等关键选区因忽视低种姓诉求失去国会多数席位,而该邦 2023 年地方普查显示弱势种姓占比高达 63%。 种姓数据的政治价值远超想象。自 1951 年印度叫停全国种姓普查以来,各邦只能自行统计表列种姓。比哈尔邦 2023 年的普查动用 27 万名普查员耗时一年,却仍有 17% 的婆罗门拒绝申报种姓。 这种数据真空让预留政策沦为政治博弈工具 —— 目前印度政府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 “其他落后阶层” 预留 49.5% 的公职和教育名额,部分邦甚至突破 50% 上限。 2024 年曼尼普尔邦因梅泰族争夺 “表列部落” 地位引发暴力冲突,造成 54 人死亡,正是种姓配额争夺的缩影。 数字化普查能否破解困局?印度计划首次采用移动应用和在线自查,试图应对 4000 余种亚种姓的复杂情况。 但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通过迁移、教育改变种姓标签,跨种姓通婚率不足 5% 又让后代身份认定模糊。 更棘手的是,种姓数据可能成为新的 “选票杠杆”—— 国大党已打出 “弱势种姓赋权” 牌,而印人党在比哈尔邦选举前宣布普查,被批评为 “充满政治权宜之计的气息”。 这场普查撕开的不仅是社会伤疤,更是政治博弈的暗战。清华大学研究员钱峰指出,种姓普查是把 “双刃剑”,既可能推动公平,也可能加剧分裂。 当莫迪政府试图用数据重构社会结构时,他们或许忘了:3000 年的种姓烙印,远非一张普查表就能轻易抹去。
印度人演都不演了,这一次印度人口普查,首次要求民众申报种姓。 我们都知道印度深受
猫贪余温
2025-07-26 23:07:27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