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八路军将领率部打回了老家,期间抽身去了一趟舅舅家,但舅妈显然没有认出

蒋晨曦呀 2025-07-27 09:06:42

1947年,八路军将领率部打回了老家,期间抽身去了一趟舅舅家,但舅妈显然没有认出来外甥,吓得赶紧贴着墙根站着!

陈再道1909年出生在湖北麻城乘马岗镇程家冲,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因病去世,留下母亲、姐姐和叔叔撑着这个家。母亲和叔叔咬牙供他上私塾,想让他读出个名堂,摆脱穷日子。可他小时候顽皮得要命,对书本一点兴趣没有,成天想着上山捉鸟、下河摸鱼。私塾的先生拿他没办法,教了两年,他死活不去了,干脆辍学回家。母亲气得不行,叔叔也常数落他,可他就是犟,宁愿下地干活也不肯再碰书。 九岁那年,姐姐得了重病,家里连抓药的钱都凑不齐,只能看着她走了。母亲受了这打击,又常年劳累,很快就得了痨病,干不了重活。陈再道小小年纪就得挑起家里的担子,天天上山砍柴,背到集市换点钱,买些粗粮饼子给母亲填肚子。第二年,母亲也熬不住病痛去世了。家里只剩他和叔叔相依为命,可没过几年,叔叔也病死了。十七岁的陈再道彻底成了孤儿,家没了,亲人没了,他却没被命运压垮。1926年,他加入了当地农民自卫军,次年参加黄麻起义,改姓陈,投身革命,从一个砍柴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战火中的硬汉将领。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陈再道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带着部队打回了麻城。离家二十多年,家乡的山山水水还在,可物是人非,亲人一个都不在了。他小时候常跑去舅舅家蹭饭,舅舅虽然严肃,舅妈却总会给他塞点吃的。如今舅舅没了,舅妈还住在瓦西塘,离部队驻地不过二里地。既然回了老家,他觉得自己得去看看这个仅剩的亲人,哪怕只是打个照面。 陈再道带着两个警卫员,凭着记忆找到瓦西塘舅舅家。舅妈正在吃饭,猛地看到几个穿军装的人进来,吓得碗都掉了,赶紧贴着墙根站着,没认出眼前这个满身征尘的男人是自己的外甥。陈再道一眼认出了舅妈,岁月把她脸上的皱纹刻得更深,头发也花白了。他没急着表明身份,先问了舅舅儿子燕儿的消息。舅妈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他,才认出是陈再道,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两人说了几句家常,舅妈讲起这些年的苦日子,村里被土匪祸害,收成不好,燕儿出去谋生后就没消息了。陈再道听在耳里,军务在身,他没法多留,留下点干粮就匆匆回了部队。

这次探亲时间短得像一阵风,可对陈再道来说,意义不一般。二十多年没回过家,家乡还是那个家乡,可亲人只剩舅妈一个。战争的残酷和亲情的温暖交织在一起,让他更坚定了打下去的信念。大别山战役还在继续,他带着二纵在宛西、宛东跟敌人周旋,指挥作战,立下不少战功。每次战斗间隙,他都会想起瓦西塘那间土屋,想起舅妈佝偻的身影和那碗摔碎的粥。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终于有了机会再回麻城。他站在程家冲的老屋前,屋子已经破败不堪,墙角的蛛网和屋檐下的燕子窝还在。他后来的军旅生涯顺风顺水,担任过武汉军区司令员,为国防建设出了不少力。生活上,他始终保持着朴实的作风,没忘自己是从麻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198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1岁。晚年他常跟人提起那次回乡探望舅妈的事,瓦西塘的短暂重逢,成了他记忆里最珍贵的一页。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蒋晨曦呀

蒋晨曦呀

蒋晨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