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由于特务告密,鬼子包围了大常村。情急之下,常大娘把肖华司令藏进了枣堆里。却不料鬼子尝了一个枣后,居然命人把枣子都拉走。
1938年秋,河北大常村的平静被一声急促的犬吠打破。鬼子来了,带着特务的告密,直奔村子包围而来。目标是肖华司令,一位年轻的抗日将领。那一刻,常大娘,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脑子飞快转动,把肖华藏进了自家院角的枣堆里。谁知,鬼子头子随手尝了个枣,觉得味道不错,竟下令把枣子全拉走。枣堆下的肖华命悬一线。 说到肖华司令,得先聊聊他的来头。1938年,他才22岁,却已经是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位“娃娃司令”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带着部队深入冀鲁平原,开辟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那时候,日军占着天津、沧州、济南,津浦铁路也是他们的命脉。肖华带着两万人的队伍,愣是把日军的后方搅得天翻地覆。他靠游击战和群众支持,把根据地建得像铁桶似的。后来,他还当了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跟宋任穷一起收拾了汉奸石友三,歼敌两万多,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肖华年轻,但脑子活,胆子大。他知道,抗战不光靠打仗,还得靠老百姓的支持,大常村就是他常驻的地方之一。
再说常大娘,真名叫刘相会,是大常村的一个寡妇。丈夫早逝,她带着儿子常树芬,靠几亩地和一片枣林过日子。那年头,日军入侵乐陵,砍她家的枣树,设据点,村里人恨得牙痒痒。常大娘虽然是个普通农村妇女,但心气高,不愿向鬼子低头。她主动帮八路军跑腿送信,家里也成了肖华他们的秘密联络点。她还照顾受伤的战士,熬粥、换药,战士们都喊她“娘”。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真的是抗战时期老百姓的缩影。 1938年秋天的一天,肖华在大常村常大娘家开会,商量怎么对付日军和伪军的围剿。刚散会,村外就乱了套。原来,一个假扮货郎的特务混进村里,打探到了肖华的行踪,带着鬼子直奔大常村来了。这特务不是啥好东西,为了几块大洋,出卖乡亲,引来了一队日本兵。村子被围,肖华和战友们赶紧撤。可关键时刻,他发现一份机密文书落下了,上面标着部队的行动路线。要是被鬼子拿到,后果不堪设想。他当机立断,让战友先走,自己折回去拿文书。
肖华刚拿回文书,鬼子的脚步声就近了。常大娘急得满头汗,眼一扫院子,指着刚收下的枣堆说:“快藏!”那枣堆挺大,红枣堆得密密实实,甜味挺重。肖华钻进去,常大娘又抓了些干枣枝盖住缝隙。鬼子冲进院子后,翻箱倒柜没找着人。本以为要撤了,可带头的军官随手捡了个枣,咬了一口,觉得不错,竟让人把枣子全拉走。常大娘眼看着枣堆被挖开,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这时候,常大娘脑子转得快,抓起木棒猛敲水缸,发出响声。她儿子常树芬早得了吩咐,从柴房冲出去,假装慌张地喊着跑向枣林。鬼子以为抓到活口,扔下枣堆就追。院子一下空了,常大娘赶紧掀开枣枝,肖华爬出来,满身枣屑,手里攥着文书。两人迅速从村后小路撤走,保住了命,也保住了部队的秘密。后来,肖华和大伙儿都说,常大娘这一手,救的不光是他,还有整个根据地的希望。 这次死里逃生让肖华意识到,大常村得有个更保险的法子。他跟常大娘合计,决定挖地道。常大娘白天装着晒粮,掩护动静,晚上带着常树芬一起挖。地道连通了几户人家,入口藏得巧妙,有灶台下、墙缝里、水井边。里面还有射击孔、通气孔,连储藏室都备齐了。
1942年,地道网更完善,成了伤员的藏身处和开会的地方。鬼子扫荡再狠,部队也能靠地道灵活转移,没吃啥大亏。这地道战,后来在冀中平原传开了,成了抗战的一大杀器。 肖华在大常村脱险后,没停下脚步。1940年,他跟宋任穷打了讨伐石友三那仗,干掉两万多敌人,把汉奸的根基铲了,保住了冀鲁豫和鲁西根据地。这仗打得漂亮,日军的交通线被掐得死死的。1939年底,他当上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来还选了鲁西行政公署主任。他的部队在当地名声响亮,老百姓都叫“萧华支队”。常大娘一家也没闲着,家里成了伤员的疗养点,她忙着熬药、擦伤口,常树芬跑消息、挖地道,母子俩都成了抗战的好帮手。 抗战赢了,肖华在解放战争里接着干大事,1949年成了新中国最年轻的上将,还写了《长征组歌》,传了好几代。常大娘和常树芬回了平静日子,种地、守家,他们的故事在大常村传开了,成了军民一条心的见证。这段历史,苦是真苦,可也让人挺直了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