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道教下山救人;盛世,道教封山修道”,驼峰山玉皇庙道士赵春霖,在国家危难之

佳佳说史 2025-07-27 11:16:07

“乱世,道教下山救人;盛世,道教封山修道”,驼峰山玉皇庙道士赵春霖,在国家危难之际捐出筹集到的5根金条,脱掉道袍下山加入抗联精锐铁骨头六连,额头中残留的一块弹片是他冲锋在前,屡立奇功的铁证。

赵春霖,1883年出生在黑龙江巴彦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那时候,东北的冬天冷得要命,家里土坯房漏风,饭都吃不饱。他爹妈咬牙供他读了几年私塾,可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读到第四年他就辍学,跑到地主家当长工。那日子苦啊,天不亮就得起,干到半夜才能歇,累得像头牛,还得挨地主的骂。 干了十几年长工,赵春霖攒了点人生经验,也攒了不少怨气。年轻时,他喜欢上一个同样穷苦的姑娘,两人私下定了终身。可地主的儿子看上了这姑娘,硬是把人糟蹋了。姑娘受不了这屈辱,投河死了。赵春霖气得眼都红了,一刀砍了地主儿子脑袋。为了逃命,他跑上驼峰山,在玉皇庙剃了头,当了道士。 山上日子清静,赵春霖本想就这么过一辈子。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鬼子占了东北,他坐不住了。国家都这样了,还修啥道啊?他下山想投军,可一看东北军那帮军阀窝里斗,腐败得不行,他失望透顶,又回了山上。

1932年,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带着巴彦抗日游击队来到驼峰山附近。赵春霖跟张甲洲聊了几次,觉得这队伍靠谱,真心为老百姓打鬼子。他没啥犹豫,用道士身份做掩护,开始帮游击队筹物资。他跑遍巴彦县的村子,化缘时顺便找爱国地主和商人要粮食、银元、药品。王乡屯有个佃户叫王魁,赵春霖把粮食藏他家地窖里,游击队随时能拿。在姜家窑,他磨破嘴皮子说服地主孙凤廷,捐了3000块银元和5000斤大米。 后来日本鬼子搞“三光”政策,村里啥都没了,物资越来越难弄。赵春霖不怕累,跑到邻县去,翻山越岭,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山泉,硬是筹到五根金条、几千银元,还有棉被、鞋袜、盐巴这些紧缺货。为了藏好这些东西,他跑了好几个村子设存放点,还在山上找了个隐蔽山洞,塞满药品和枪支弹药。每次转移,他都自己上手,埋箱子、盖树枝、抹脚印,生怕被鬼子发现。 1942年,赵春霖觉得光筹物资不够,他把五根金条全捐了,脱下道袍,加入东北抗联铁骨头六连。这支队伍是精锐,打起仗来不要命。赵春霖上了战场,枪拿得稳,冲得猛。有次战斗,他为了救战友,额头挨了弹片,血流了一脸,可他硬撑着把人拖到安全地方。那块弹片没取出来,就嵌在额头上,像他英勇的证明。他带着队伍伏击日军,炸桥断路,弄得鬼子头疼不已,战功多得数不过来。

可惜,英雄命不长。1942年春,日军派了个特务混进孙凤廷家,装成长工盯着赵春霖。1943年5月25日,汉奸卖了消息,日军突袭姜家屯,赵春霖和300多义士被抓。抓之前,他早有察觉,把物资藏点告诉了抗联,没让鬼子得手。 被抓后,日军对他下狠手。吊起来抽鞭子,用电刑折磨,还拿竹签穿他手掌,血淌了一地。可赵春霖硬气得很,一个字没漏。日军没办法,给他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判了15年徒刑。1945年8月14日,日本眼看要投降,怕他活着出去,就在监狱里偷偷把他杀了,那年他62岁。死前,他在牢墙上留了首诗:“人间善恶终有报,魔爪伸长定挨刀。行善积德神保佑,作恶害人天不饶。”这几句话,铿锵有力,满是对正义的信念。 1983年,巴彦县追认赵春霖为抗日英雄,发了证书。他的事迹没照片留下来,可故事却一直传着。东北那片土地上,老百姓提起他,都说这是个真汉子。

0 阅读:15
佳佳说史

佳佳说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啊,每天带大家了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