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 从冲突一开始,中国就摆明了态度:不掺和,不选边站队,既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也不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外交部隔三岔五就出来表态,强调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联合国开会的时候,中国多少次投了弃权票,既没跟着西方一起谴责俄罗斯,也没给乌克兰的决议背书。这种中立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大国博弈里保持平衡需要真功夫。 但乌克兰为啥盯上中国了呢?这里头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俄罗斯这些年和中国走得太近了。能源上,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源源不断往中国输,2025 年中俄能源贸易额占双边贸易的三分之一还多,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都满负荷运转了。 经济上,中国连续 15 年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2025 年双边贸易额都超过 2400 亿美元了。这种深度绑定让乌克兰觉得,中国就算不直接给武器,光靠经济输血就够俄罗斯撑下去了。 另一方面,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虽然狠,但中国没跟着一起制裁,反而成了俄罗斯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你想想,俄罗斯被踢出 SWIFT 系统,好多国际贸易没法做,但和中国的贸易还能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这就给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乌克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中国这是变相支持俄罗斯。 可中国的中立真就这么简单吗?其实这里头藏着大智慧。要是中国真给俄罗斯提供武器,那性质可就变了,整个国际格局都得抖三抖。 北约已经给乌克兰提供了超过 1600 亿美元的军援,要是中国再下场,这场冲突说不定就成了东西方的直接对抗,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一句 “绝不送军援”,实际上是给冲突划了条红线,告诉全世界,咱们不会让局势失控。这种表态比真金白银的武器还值钱,因为它稳住了国际社会的预期,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再说了中俄关系,这可不是简单的盟友关系。两国虽说背靠背合作,但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俄罗斯不想完全依赖中国,中国也不想被俄罗斯绑在战车上。 就拿能源合作来说,中国一方面加大从俄罗斯进口,另一方面也在和中亚、中东谈新的能源协议,就是为了分散风险。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也没完全顺着俄罗斯来,比如在联合国关于乌克兰的决议里,中国多次弃权,既没支持俄罗斯的立场,也没跟着西方谴责。这种有原则的中立,让中国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了主动权。 乌克兰可能没看透的是,中国的中立其实对他们也有好处。要是中国真成了俄罗斯的盟友,那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能就会打折扣。 毕竟谁也不想和一个核大国直接对抗。中国不军援俄罗斯,反而让西方有理由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支持,维持了战场上的平衡。 而且中国还向乌克兰提供了四批人道主义援助,虽说比不上武器,但也体现了大国的担当。这种平衡策略,既不得罪俄罗斯,也不让西方太反感,还能在国际上赢得口碑。 不过,中国的中立也不是没代价。西方没少给中国施压,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就说中国是俄罗斯的 “决定性推动者”,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 但中国没被这些压力吓住,该咋做还咋做。因为中国明白,一旦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以后在国际事务中就没了话语权。 俄罗斯要是倒下了,西方的矛头肯定会更集中地对准中国,到时候压力只会更大。所以保持中俄关系的稳定,其实也是在为自己争取战略空间。 现在的局势有点像下棋,各方都在算计。俄罗斯需要中国稳住后方,乌克兰希望中国能转向支持自己,西方想拉中国一起孤立俄罗斯,而中国呢,心里有本明白账:不管谁赢谁输,和平才是最大的利益。 中国推动和平谈判,呼吁停火,就是想把局势拉回谈判桌。要是真打红了眼,最后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那中国这么做图啥呢?其实很简单,中国图的是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图的是能安心发展自己的经济。 这些年中国的发展有多快大家都看到了,要是被卷入一场代理人战争,那损失可就大了。所以中国的中立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战略定力,是大国在复杂局势中的智慧选择。 最后得说一句,战争没有赢家。乌克兰想赢,俄罗斯也不想输,但打来打去受苦的还是普通人。中国的中立和劝和促谈,就是希望能给这场冲突降降温,让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 一句 “绝不送军援”,背后是中国对和平的坚持,是对国际责任的担当,这种立场比任何武器都更有价值,也更值得尊重。
甲亢姐(印度电视台主持人帕尔基·夏尔玛(ParkhiSharma)):印度恢复
【18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