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没人要了,中国不接盘!”这话乍一听像玩笑,却句句属实。国际奥委会最近五年三次通过不同渠道向北京、上海、成都抛出“是否愿意接手夏季奥运会”的试探,结果都吃了闭门羹。没有大张旗鼓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外交部铿锵的声明,就是一句轻飘飘的“感谢好意,暂不考虑”,礼貌地堵死了所有后续。 把时间拨回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那29个“大脚印”烟花从永定门一路踩到鸟巢,收视率把同年欧冠决赛甩出十条街,外媒头版标题清一色“China Arrives”。可盛宴散场,账本摊开:420亿美元总投入,相当于当时希腊全年GDP的1.2倍,单一个鸟巢就花了33亿元,赛后每年维护费6000万,靠旅游回血远不够塞牙缝。网友后来吐槽得最狠的一句是:“08年之后,鸟巢最大的作用就是给游客当拍照背景板。” 更尴尬的是后来者的故事。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人砸了130亿美元,结果主场馆在闭幕半年后被铁链锁门,泳池变绿藻乐园,媒体拍到的照片里椅子被偷、天花板破洞,像末日废墟;2021年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直接让预算从73亿美元膨胀到154亿,开幕式导演临开幕前被辞退,观众席空无一人,运动员在37℃高温下跑马拉松,日本媒体用“国难”形容这场赛事。巴黎学乖了,2024年干脆宣布95%场馆靠现有设施,连开幕式都搬到塞纳河上,被网友调侃“穷到抠门,反而成了环保典范”。 中国这次拒绝,官方没给理由,但算盘珠子都蹦到民间了:现在办一届“精简版”夏奥,最低也得120-150亿美元,差不多能修4条京沪高铁,或者给全国乡镇卫生院换一遍新设备。复旦大学去年做的民调显示,78%的受访者反对自家城市申办,理由出奇一致:“怕再弄出第二个鸟巢”。成都人最有发言权——去年大运会刚用过凤凰山体育馆,赛前政府提前两年就把赛后运营权签给了一家演出公司,现在每月演唱会排期比地铁班次还密,场馆门口卖凉面的大姐都说:“早知道当初多摆两个摊。” 国际奥委会其实比谁都慌。2017年决定2024年主办城市时,原本五家竞标,到最后只剩巴黎和洛杉矶,布达佩斯、汉堡、罗马全被自家市民公投否决。2028年更离谱,直接没人报名,奥组委只好把两届主办权打包“强塞”给巴黎和洛杉矶,被外媒戏称“奥运会变包办婚姻”。2032年布里斯班中标时,澳大利亚媒体标题是:“申奥成功?不,是没人跟我们抢。” 为了续命,奥委会开始学互联网公司“降本增效”:考虑多国合办、砍掉冷门项目、建永久场馆轮流用。但网友不买账:“这跟把肯德基汉堡越做越小有什么区别?”更扎心的是,现在Z世代看电竞总决赛的热情,远超看跳水预赛。东京奥运会期间,微博热搜第一是“伊藤美莎表情管理”,第二才是“中国夺金”,而抖音上奥运相关视频播放量,不到同期《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一半。 中国的底气在于,2008年我们需要一场奥运告诉世界“我能行”,2024年我们只需要一条TikTok就能让老外刷到高铁、无人机外卖和村BA。当年办奥运像相亲,得穿西装打领带;现在像离婚,先得算清楚财产分割。三次婉拒不是傲慢,是终于懂了:国家自信不靠14天的聚光灯,靠365天的柴米油盐。 有人说,不办奥运是不是不强大了?恰恰相反。商务部2023年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三,高铁、光伏、新能源车早就把“中国制造”刷成了世界日常。当巴黎还在为奥运村装不装空调纠结时,深圳已经把无人巴士开进了园区。就像网友总结的:“以前办奥运是向世界递名片,现在世界都在用微信,谁还换名片?” 奥运会当然会活下去,但得先学会像普通人一样过日子。毕竟,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用半条地铁线的预算,换一场只有两个星期的热闹了。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3-12-08《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 央视新闻2024-03-15《巴黎奥运会预算削减方案公布:95%场馆为现有或临时建筑》 人民日报2024-05-20《拒绝“面子工程”,大型赛事如何反哺民生?》
“奥运没人要了,中国不接盘!”这话乍一听像玩笑,却句句属实。国际奥委会最近五年三
森森视野
2025-07-27 17:13:32
0
阅读:115
太极罗宾汉
让三哥办[滑稽笑]
七月新番战国明月正在新更
留个世纪绝版好了,下个世纪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