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平西司令部,宋时轮率1500战士包围会议室,与萧克对峙,萧克气道:“我毙了你!”宋时轮不惯着,也拿出了手枪。
1939年,抗日战争打得正胶着,华北是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平西司令部在河北西部,是八路军的重要窝点,负责指挥冀热察一带的抗日行动。那时候,物资紧缺,敌人天天“扫荡”,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宋时轮和萧克,都是从长征走出来的硬骨头,在这乱世里扛着大旗。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1907年出生,家里是普通农民。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次年入党,跟着红军打了好多年仗。抗战爆发后,他在冀东搞了个大暴动,拉起好几万人的抗日联军,名头响得很。萧克,湖南嘉禾人,也是1907年生的,书香门第出身。1927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上过井冈山,后来在长征里当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他管着冀热察挺进军,守着平西这块地盘。 高志远是冀东抗日联军的司令员,跟宋时轮关系铁得很。他带兵打下过乐亭县城,老百姓都夸他。这三个人,都是抗战的中坚力量,可偏偏因为一件事,闹得不可开交。
事情得从高志远被处决说起。1939年春,萧克认定高志远勾结吴佩孚想投敌,直接下令把他干掉了。这消息传到宋时轮耳朵里,他气得不行。高志远是他多年战友,宋时轮压根不信他会叛变,觉得这事儿太蹊跷,非得查个水落石出。 宋时轮也不是光嘴上说说,他直接带着1500名战士,扛着重武器,像迫击炮、重机枪,直奔平西司令部所在的板城村。部队把村子围得水泄不通,制高点上都架好了枪。宋时轮走进会议室,找萧克要说法。 俩人一见面就火药味十足。宋时轮要求萧克拿出高志远通敌的证据,萧克一口咬定证据没问题,就是不松口。争来争去,谁也不服谁,气氛越来越紧张。到最后,萧克火了,掏出手枪指着宋时轮,宋时轮也不怵,立马掏枪回敬。眼看着就要擦枪走火,邓华和程世才赶紧冲进来拦着。邓华劝宋时轮冷静,程世才压着萧克的手,双方这才收了枪。 这场对峙没打起来,但事儿没完。宋时轮带着部队撤出平西,去了延安找中央讨说法。萧克这边则继续守着平西,可部队里人心已经散了。
宋时轮一走,冀热察挺进军少了1500号人,实力大打折扣。加上邓华、程世才这些骨干也陆续离开,部队士气低得不行。1940年,日军对平西使劲“扫荡”,挺进军扛不住,接连失利。到1942年,这支部队的番号都没了,萧克也被调走另干别的。 宋时轮到了延安,把高志远的事儿捅到中央。中央查了查,发现高志远真是被冤枉的,没啥通敌证据,后来给他平了反,追认为烈士。宋时轮没在这事儿上栽跟头,后来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里都立了大功,1955年还拿了上将军衔。 这事儿搁在抗战那会儿,其实挺让人唏嘘的。宋时轮和萧克都是铁了心抗日的,平时没少跟鬼子拼命,可就因为高志远这档子事,差点自己人搞自己人。当时情报乱七八糟,敌人的反间计又多,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萧克错判了形势,宋时轮护兄弟心切,俩人一拍两瞪眼,闹出这么大动静。 萧克呢,这件事对他影响不小。挺进军垮了,他也丢了老阵地。晚年的时候,他自己也说,当年处决高志远是情报没搞准,战时压力太大,做错了决定,心里挺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