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只能靠战争抢劫。纽约联储的领袖人物耶伦女士,用沉痛而坚定的口吻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或许已行至一个无法回头的临界点。” 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危机早已不是秘密。截至2025年6月,联邦债务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23%,仅利息支出就超过1.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国防预算。 这种债务螺旋如同一个无底洞,吞噬着美国的财政健康。更严峻的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34年,联邦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将增至每年约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年需为此承担1.2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如同一个陷入高利贷陷阱的赌徒,为了偿还旧债,不得不借新债,而每一笔新债都在加剧危机。 为了维持这种摇摇欲坠的经济体系,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个由五角大楼、国会、军工企业、智库和媒体组成的庞大网络,通过政治献金、旋转门机制和舆论操控,将美国的战争机器牢牢绑定在经济利益的战车上。 数据显示,2003年至2022年,美国军工企业仅游说费用就高达25.3亿美元,五大军工集团每年的公关费用均超过1000万美元。这些投入换来的是持续攀升的军费预算,2025财年美国军费将增至1万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7%,超过其后9个国家的总和。 在军工复合体的推动下,美国的战争经济模式愈发明显。近年来的地区冲突中,美国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例如,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约1000亿美元援助中,大部分资金留在了美国国防工业,直接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 军工企业的股价也随之飙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冲突期间股价上涨25.6%,雷神公司上涨近15%。这种“战争财”不仅滋养了军工巨头,还通过产业链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战争经济的代价是巨大的。美国的军费开支挤占了大量公共资源,导致民生领域投入严重不足。2025年,美国计划大规模遣返非法移民,可能导致100万个职位空缺,GDP缩水1.1万亿至1.7万亿美元。 同时,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2024年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这些政策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使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正将这种战争经济模式推向全球。通过军事干预和地缘政治操弄,美国试图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同时获取经济利益。 例如,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不仅通过军售获利,还利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迫使欧洲高价购买美国天然气,同时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拉拢欧洲制造业向美国迁移。这种“战争经济学”的逻辑是:制造冲突,出售武器,控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掠夺。 然而,这种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随着美元霸权的衰落,全球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人民币跨境支付处理量激增189%,沙特原油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金砖国家推进本币贸易。美元指数年内下跌10.2%,对冲基金美元空头头寸达历史峰值。这意味着美国通过金融手段收割全球的能力在减弱,不得不更加依赖军事手段。 与此同时,美国的军事冒险主义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反感。在柬埔寨与泰国的冲突中,国际社会的沉默反映了对柬埔寨此前行为的不满;而在美国,类似的情况正在上演。 美国的军事干预和霸权行径,如在中东、东欧的行动,越来越多地遭到其他国家的抵制。例如,欧盟宣布投入1500亿欧元打造自主国防工业,明确将美国公司排除在主要合同之外。这种趋势削弱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加剧了其经济困境。 耶伦女士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经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要么进行痛苦的结构性改革,削减债务,重建实体经济;要么继续沿着战争经济的道路滑下去,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 然而,在军工复合体的强大势力和政治极化的现实面前,改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的战争经济模式如同一个恶性肿瘤,正在侵蚀这个国家的肌体,而其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当我们看到柬埔寨因军事实力差距而陷入被动时,不禁要问:美国,这个曾经的经济巨人,是否也会因为过度依赖战争抢劫而走向衰落?
美国经济只能靠战争抢劫。纽约联储的领袖人物耶伦女士,用沉痛而坚定的口吻向全世界宣
天天纪闻
2025-07-28 10:14:2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