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

风林事儿说 2025-07-28 11:22:13

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代中国,然而在这10年来印度制造都还是一个空谈,这就算了,更大问题是又失去了美西方产业的转移机遇。 这话戳中了印度的痛处。2014年莫迪上台时,雄心勃勃推出“印度制造”计划,扬言要把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提升到25%。结果到2024年,这个数字不升反降到13%,连越南(24%)都比不上。当美国试图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时,印度却成了最大的输家——2022年至2024年,5万亿卢比外资撤离,富士康半导体工厂项目黄了,戴尔、惠普被政策折腾得焦头烂额,连苹果都在印度栽了跟头。 苹果本是印度制造的“救星”。在2024年,印度组装的iPhone占全球14%,但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坑。英媒曝光,印度产iPhone零部件合格率只有50%,主板指纹、摄像头进灰等低级错误频发,逼得苹果降价促销。富士康高管私下吐槽:“印度工人效率只有中国的60%,还三天两头罢工。”印度60%的手机零部件还依赖中国进口,连苹果供应链都自嘲是“中国芯,印度壳”。 面对这种局面,印度政府都坐不住了。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在《经济调查》里承认:“印度想填补中国制造业空缺的想法过于乐观。”他建议印度必须与中国供应链对接,甚至允许更多中国投资进入。可话音未落,印度又闹出签证幺蛾子:数千中国技术人员签证被拒,直接导致诺伊达电子厂停工。 印度政府的迷之操作,堪称外资杀手。2023年8月,印度突然宣布对进口笔记本电脑实施许可证制度,戴尔、惠普的货还在海上就被卡死。财政部撑了两天就服软“临时暂停”,但资本信心已经碎了一地。富士康半导体项目花195亿美元投资谈了一年,卡在审批流程里动弹不得,最后只能撤资。 《印度经济时报》痛批:“我们把外资当韭菜割,却忘了人家才是镰刀。”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低于泰国、越南、墨西哥等国,营商环境之差由此可见。 印度制造业的困境,根本在制度。劳动法体系庞杂到令人发指——44部联邦法律、200多部邦法律,工会能随意罢工,外企提拔低种姓员工还会遭抵制。种姓制度也是原因之一,高种姓不愿给低种姓上司打工,达利特只能干清洁工,这种割裂直接导致工厂效率暴跌。 基础设施也拖后腿。苹果在印度的工厂经常断电,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0%。富士康高管曾无奈表示:“在印度建厂,审批要跑7个部门,文件盖3轮章,还要应付地方‘非正式干预’。”这种环境下,连印度财长都承认:“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当美西方产业转移浪潮袭来时,印度却成了“接盘侠中的接盘侠”。2024年,美国企业加速撤离印度,转头加大在越南、墨西哥的投资。同时,中国企业却悄悄补位:上汽、Vivo加码印度本地化,Shein借壳Reliance重返市场,连塔塔汽车都要采购中国电池组。 这种反差,让印度媒体评论:“美国想‘脱中’,印度却成了中国供应链的中转站。”况且,印度手机产业链60%零部件依赖中国,医药中间体50%来自中国,连“印度制造”的电动车,核心三电系统都是中国货。 帕纳加利亚的反思,撕开了印度制造的遮羞布:当莫迪在2024年大选中承诺“2047年建成发达国家”时,印度制造业却在基础设施、制度改革、人才培养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0 阅读:0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