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是个奇人,如今叙利亚变成那样,他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
回首往昔,阿萨德家族统治叙利亚的岁月里,叙利亚也曾有过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老阿萨德执政期间,从1970年发动“纠正运动”接管政权,到2000年因心脏病突发离世,这整整30年,他将叙利亚从一个涣散弱小的国家,逐步打造成地区强国。 在经济上,推行“开放政策”,私人投资在1980年达到127.17亿叙镑,颁布自由外贸法、设立免税工业区和自由贸易区,放松外汇管制,吸引西方公司投资。 还执行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比1979年增长超50%,达31.73亿美元,人均收入在1983年增至1000美元。 巴沙尔・阿萨德接过父亲的重担,本欲延续家族辉煌,带领叙利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他在初期也有着诸多积极举措,释放政治犯、放松言论控制、打击贪腐行为、禁止神化领导人,还推行九个五年计划,进行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改善民生,被外界誉为“大马士革之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2011年叙利亚危机全面爆发,自此,叙利亚陷入无尽的战火深渊,往昔的繁荣与安宁一去不复返。 十年动荡,国家满目疮痍,农业、工业遭受重创,经济损失高达上万亿美元,150多万户房屋和数不清的建筑被毁,总人口从战前的2450多万骤降到1700多万。
在这样的绝境下,阿萨德却选择沉默,其中一大原因或许是“心死”。 当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倾注心血、满怀期望治理的国家,在各种势力的搅和下,一步步走向崩溃边缘,内心的无力感与绝望或许早已将他淹没。 想想看,曾经他为了叙利亚的发展,在外交上积极斡旋,在国内努力平衡各方势力、推动改革。 在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叙利亚夹在众多势力之间,阿萨德试图在叙以关系、叙埃关系、叙苏关系、叙美关系、叙欧关系等诸多国际关系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在叙以关系上,他继承父亲遗志,坚决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1973年联合埃及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虽最终失败,但彰显其捍卫国家主权决心。 在叙埃关系上,起初与埃及交好共同对抗以色列,后因埃及与以色列和谈而断绝关系;在叙苏关系上,重视与苏联合作,签订“友好合作条约”,但后期苏联对外政策变化,对叙利亚军备建设限制,关系也受到影响。 然而,这一切努力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面对反对派武装的冲击、外部势力的干涉,叙利亚政府军节节败退,局势失控,这种无力回天的局面,怎能不让阿萨德心灰意冷,选择沉默。 再者,发声或许已无法改变现状。叙利亚局势发展到今天,背后是多方势力的长期博弈。 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民主”“自由”的旗号,在叙利亚扶持反对派武装,试图推翻阿萨德政权,以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像在伊拉克、利比亚的操作如出一辙。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萨德即便站出来批评、指责,也难以改变各方势力既定的行动方向和利益诉求。 另外,阿萨德的沉默或许也是一种策略。在局势未明朗之前,保持低调,避免成为众矢之的,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纵观历史,许多政治人物在面临困境时,都曾选择隐忍。目前叙利亚反对派虽已掌握政权,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派利益诉求不一,背后支持者也各怀心思。 未来叙利亚很可能因这些矛盾陷入新的冲突和割据,阿萨德或许在等待那时,凭借自己在叙利亚国内仍有的部分支持力量,重新介入局势,为叙利亚寻找新的出路。
天道酬勤
河蚌相争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