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要紧,还是执业资格重要!大学生飞机上急救病人,却遭质疑 老话说,救人一命,

龍族趣事 2025-07-28 22:16:19

救命要紧,还是执业资格重要!大学生飞机上急救病人,却遭质疑 老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图话。然而,在人们思想进步的今天,救助他人却反而有可能遭到质疑。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小孙就经历了这样的事,还在网络上引起了讨论和热议。 他在武汉飞新疆的航班上听到寻找医生的急救广播,出于一名学医者的本能反应,及时前去救治一名身体出现突发状况的20多岁女子。 询问得知女子以前就有过猝死经历,小孙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大概对病因做出几种预判,并采用一些常规的急救方法,成功让女子摆脱危险,挽救回一条生命。 事后,小孙还又回访女子,询问恢复得如何。女子回复称情况稳定,并表示要送小孙锦旗,感谢救命之恩。 然而,当校方虽然这件好人好事推广到网上后,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有网友质疑小孙还是个学生,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不具备行医资格。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为小孙及时出手救命的善举点赞。还有一部分网友不理解质疑者的目的。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小孙解释称,自己已经跟着导师在医院见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一些急救等方面的实践技能。 有律师分析表示,小孙的急救操作并没有超出相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可以容忍。 近些年,好心救人而反遭各类质疑的事情时有出现。 比如,7月12日,湖南衡阳的盘先生当街对一名突发疾病晕厥倒地的女子实施胸外按压急救,女子被成功救回。然而,盘先生却被一些网友质疑按压动作存在袭胸的嫌疑。 就在一周后,武汉的小孙救人后又被质疑没有行医资格。 2024年1月20日我国第4个”国家急救日”时,由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了一个专题活动,倡议大力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技能。 这里的公众指的是所有社会大众,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掌握急救技能,让大众能够对他人实施应急抢救。 再回过头来看对急救行医资格的质疑,显得格格不入。 在2024年的”国家急救日”活动上,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秘书长任陈志提到:我国每年因心脏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人,而其中90%以上都发生在医院之外。 足见医院以外急救的重要性,倡议所有人都掌握急救技能,与是否具备行医资格毫无关系。 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忽然发病晕厥,而现场的人即便掌握急救技能,也因没有行医资格而不敢上前救助,后果将如何。 第一种,病人因未得到黄金时段内的及时抢救,而失去生命。 第二种,现场的人还将还有可能被病人家属质疑为什么见死不救。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曾经因为饭店老板就有过亲身经历。一位老太太在他饭店前发病倒地,老板因为怕承担某些责任而不敢上前救助,结果导致老太太死亡。之后,老太太的家属质疑、指责饭店老板为何见死不救。 所有这些现实事例堆积在一起,呈现出以下两点。 1、若社会大众急救被框在行医资格等框架内,将导致许多人不敢实施及时救助,造成本可以挽回生命的人遗憾离世的恶果。 2、若出手急救等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合理的法律保护,即便大众掌握了急救技能,遭质疑、指责、甚至被索赔等诸多忧虑恐难以消除。 尽管小孙遭到了质疑,但他表示,自己以后还会做出相同的选择,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袖手旁观,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对自己和患者负责。 小孙的这段真实表达中,又何尝没有一丝丝的无奈。 他是医学院的学生,有职业本能和职业责任感,而社会大众则不尽其然。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突发疾病倒在街头需要被急救的那个人,口下留情,或许也是给自己一条生路。 每个人都多一点爱和善意,世界将成为更加美好的人间! 你觉得为什么会有人质疑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日月之缘

日月之缘

2
2025-07-29 07:03

在此声明,如果我昏迷了,请帮助我。

龍族趣事

龍族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