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镜头不拍陈芋汐下半身?全红婵曝光真相,才懂运动员的心酸 全红婵在采访里说这

绿茵最前线 2025-07-29 11:11:10

为何镜头不拍陈芋汐下半身?全红婵曝光真相,才懂运动员的心酸

全红婵在采访里说这话时,眼睛盯着脚尖,声音轻轻的。“她膝盖上贴满了东西,怕大家看着难受。”一句话没说完,就低下头抠运动服上的拉链。镜头扫过她自己的脚踝,厚厚的护具把鞋帮都撑得鼓鼓的,原来那些赛场上轻盈如飞鸟的身影,藏着这么多看不见的沉重。

看比赛转播时真没注意,镜头总爱拍她们腾空的瞬间,拍入水时的水花,拍领奖台上笑起来的样子。谁会想到,镜头躲开的下半身,藏着那么多故事。陈芋汐有次训练完,被拍到扶着栏杆慢慢往下挪,走一步顿一下,教练跟在旁边伸手护着,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不像刚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冠军,倒像个需要搀扶的老人。

跳水运动员的膝盖和脚踝,是最遭罪的地方。从跳台上往下跳,入水时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五倍。每天跳几十次,骨头和关节就像被锤子反复敲打着。队医说,很多队员的膝关节软骨磨损程度,比工地上干了十年的工人还严重。全红婵才十六岁,脚踝早就有了积液,训练完得用冰袋敷半小时,不然第二天就肿得穿不上鞋。

镜头不拍,不是想瞒着谁。有次地方台转播时,不小心拍到了陈芋汐的膝盖,密密麻麻的膏药从大腿根贴到小腿,网上立马有人问“是不是受伤了”“还能不能比”。后来队里跟转播商打了招呼,尽量少拍下半身,怕大家担心,也怕给运动员增加心理负担。她们站在跳台上已经够紧张了,不想再被人盯着伤口议论。

更衣室里的场景,比镜头前真实多了。老队员的衣柜里,护膝、肌效贴、止痛喷雾摆得整整齐齐,像个小型医疗站。年轻队员学着前辈的样子,往腰上缠绷带,缠得太紧喘不过气,惹得大家笑,笑着笑着就没人说话了。谁都知道,今天在帮别人贴膏药,明天可能就轮到自己被人照顾。

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训练,孩子指着运动员膝盖上的护具问“她们不疼吗”。教练蹲下来跟孩子说:“疼啊,但她们更想跳得漂亮。”那些在镜头前舒展的动作,是用无数次疼得龇牙咧嘴换来的。陈芋汐练转体动作时,为了找平衡,膝盖磕在跳台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她瞒着教练接着练,直到走路一瘸一拐被发现,才被强行摁下来休息。

大家总说她们是天才,说她们“天生就会跳”。可全红婵说,她第一次站在十米台上,吓得腿抖得像筛糠,教练在下面喊了半小时,才敢闭着眼跳下去。后来能在空中转体三周半,是因为每天对着镜子练千百遍,把每个动作刻进肌肉里,哪怕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得把最后一组动作完成。

现在再看比赛,总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她们的脚步。看她们走上跳台时是不是稳稳的,看她们落地后有没有悄悄揉一下膝盖。那些镜头没拍到的地方,藏着比金牌更重的坚持。原来所谓的“轻盈”,不过是把沉重藏得够深,所谓的“完美”,都是带着伤痛一步步拼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4
绿茵最前线

绿茵最前线

足球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