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晚年贪财好利,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因而在

帝王八卦 2025-07-29 11:23:04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晚年贪财好利,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因而在官场获得了“取之有道”的“美誉“。当时官场流行一段顺口溜:“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惟李瀚章取之有道。” 与弟弟李鸿章的功过争议相比,李瀚章的生平虽不那么耀眼,但其官场轨迹与行事风格却独具特色,。 李瀚章的仕途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作为曾国藩的门生,他通过朝考成为拔贡,随后先后代理永定、益阳、善化三县知县。 在地方任职期间,李瀚章展现出治理才能,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咸丰三年,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李瀚章凭借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的同年进士关系,得以进入湘军核心团队,担任粮台总负责人,掌管全军后勤。 当时湘军初创,军饷短缺是最大难题,李瀚章凭借出色的理财能力,多方奔走筹措粮草,让湘军将士得以维持生计,为曾国藩解了燃眉之急。 曾国藩曾评价李瀚章“内方正而外圆通,办事结实周详,甚属得力”。 这一时期,手握粮台这一肥差的李瀚章尚能坚守清廉,凭借后勤工作的突出表现,在一年多后经曾国藩举荐,出任江西吉南赣宁道道员,之后仕途顺遂,历任广东督粮道、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等职。 同治四年(1865年),李瀚章升任湖南巡抚,跻身封疆大吏之列。 但李瀚章上任后便面临三重危机:太平军余部李世贤逼近湖南;贵州苗民与会党起义军伺机入湘;湘军鲍超所部 “霆军” 因军饷问题哗变,溃兵窜入两湖。 面对危局,李瀚章迅速部署:派陈士杰击退李世贤部,遣赵焕驱逐 “霆军” 溃兵并联合陈士杰将其歼灭;令周洪印在湘黔边境设防,击退苗民与会党起义军,并采纳其建议,命贵州布政使兆琛暂缓赴任,专注军事协同;又派李元度进剿思南、石阡会党,兆琛与周洪印围剿清江、台拱苗民起义军。最终成功平定各路乱军,稳住湖南局势。 从同治六年(1867 年)起,李瀚章进入频繁调任期。他先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未及赴任又改署湖广总督;次年调任浙江巡抚,兼署湖广总督,不久实授该职。 光绪元年(1875 年),李瀚章转任四川总督,次年再回湖广总督任上。这段时间,李瀚章与弟弟李鸿章交替任职,母亲长期居住武昌官署,一时传为美谈。 光绪十年(1884 年),李瀚章任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光绪十五年(1889 年)调任两广总督,后获赠太子少保衔。 随着官位升高,李瀚章的心态逐渐变化。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中,他开始大肆敛财,甚至勒索下属。 在湖广总督任上13年、两广总督任上7年期间,李瀚章所到之处无不索取供应,纵容下属滋扰地方。即便是彭山县这样的小县,他过境时也要索要4顶灰鼠帐、数盒燕窝,县令一时间寻不到,只得折成现银奉上。 不过,李瀚章的贪腐有着独特 “原则”,收钱却不让行贿者吃亏。下属行贿多为求官,他则明码标价,只要银两到位,必按承诺授予相应职位。 久而久之,官场皆知李瀚章 “为人厚道”,从不亏待送礼者。例如有粮商行贿五千两,他收礼后要求对方将粮仓标准提高三成,并承诺长期承包,该粮仓使用二十年无虞,粮商也获利丰厚;另有举人送礼五百两求任教谕,他认为礼过重,退回三百两只收二百两,仍为其办妥职位。这种做法让行贿者感恩戴德,纷纷为其通风报信,使其难以被参劾。 当时官场流传俗语:“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惟李瀚章取之有道。” 这反映出在湘淮系官员中,李瀚章的贪腐方式被认为最为 “体面”。此外,李瀚章历任总督二十余年从未遭弹劾,因其待人温和,从不惩处下属,即便对贪官污吏也手下留情,故得 “官界佛子” 之称。 但贪腐终究难掩。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因广东闱姓赌捐引发争议。 广东原有赌捐四成上缴充作军饷,巡抚马丕瑶奏请禁赌革捐,李瀚章却上疏要求保留赌捐充作海防经费,此举引发舆论谴责。在巨大压力下,他不得不称病辞官归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李瀚章病死,年七十九岁,朝廷赐谥号 “勤恪”。 李瀚章的一生,从早年清廉干练到晚年贪腐敛财,折射出晚清官场的腐朽。李瀚章所谓的 “取之有道” 虽在官场博得“名声”,却终究逃不过历史评判,成为那个动荡时代官场生态的典型缩影。#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0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