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拆除毛主席塑像,是谁提议的,名字可以公开吗?谁敢拆除毛主席塑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7-30 00:13:52

有人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拆除毛主席塑像,是谁提议的,名字可以公开吗?谁敢拆除毛主席塑像,谁就是人民的敌人。 1977年那会儿,北京城里不少人都在忙着一件大事——毛主席纪念堂即将完工。 说是工程,其实更像是国家记忆的落点 整个工程中,北大厅那尊毛主席坐像,无疑是最关键的部分。高三米半,重七吨,用的是优质汉白玉,不但体量巨大,更承载了无数人对那位伟人的情感投射。 雕像采用的造型,是毛主席交叉双腿坐在沙发上,面带微笑,神情自然、姿态放松。 这并不是什么雕塑家一拍脑门的决定,而是经过中央多轮审议、全国范围征稿、群众参与投票才定下来的样式。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接受这个方案,有人觉得亲切随和不够威严,有人认为笑容柔和不像“领袖的样子”。 但最终这个版本胜出,不是因为它最“正”,而是因为它最真。 整个雕塑的背后,有个关键人物叫韩福裕。 这个名字在档案里不会太显眼,但在那时候干实事的人心里,他分量不轻。 他既是雕塑组的创作负责人,又曾是周总理的贴身警卫,对领袖的感情并非纸上谈兵。 他接到任务那天,说得很简单:“毛主席教我们一切依靠群众,那这事咱就让群众来办。” 他组织团队发出全国征稿的通知,很快,四川、广东、陕西、上海等地纷纷寄来了样稿。 八大箱图纸一路绿灯送进北京,车站职工、旅客听说是给毛主席雕像选稿的,全都主动配合,生怕耽误一秒。 稿子收齐后,雕塑组请来了党史专家、工农兵代表、大学生、老革命,一起评审选样。 那阵仗,像极了一次没有舞台的群众大会,争论激烈但不失真诚,谁的意见都能上桌面。 评选出来的交腿坐姿,最终打动人的,是那股子“像家里人”的亲切劲儿。 坐姿不是挺得笔直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毛主席,坐在人民面前,不隔心,不架势。 有工人看着模型说:“像!就这姿势,看着就想说话。” 雕塑师听了没作声,只是把沙发靠背又细调了几厘米,肩膀略压低一点,显得更温和。 时间紧得像绳子勒脖子。 从1976年底起,全国各地八十多位雕塑家日夜奋战,有的病了也不肯下工,有的干脆把铺盖卷搬进工作间,累了趴桌上就睡。 每个人都知道,这尊像一旦坐实,就不再是作品,而是一种告别仪式的延续,是给全国人民留的念想。 8月10日,坐像正式完工,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将近一个月。 工程队和吊装工人连夜把雕像安放就位。 那几天,北京的天气闷得很,可纪念堂北大厅里一群工人跟打了鸡血似的,汗珠子从鼻尖掉到汉白玉地面上,一点声儿都不出。 看着像归位的那一刻,有人抹眼泪,也有人咬着牙不说话。他们都清楚,这事干完,是一生的荣耀。 事情本该就此落定,却偏偏这时候出了一点波折 有“专家”提出问题,说新换的背景图是“祖国大地”,而毛主席这副交腿坐姿显得不够庄重、不够“气场”。意思是,这样一个亲切的造型放在宏大的背景前头,容易“显得小”,建议重新雕一尊平腿端坐的版本,气势更足,更“符合庄严” 这个意见一冒出来,纪念堂那圈人一下子炸锅了。重雕?六个月心血白费?全国上百号人连日连夜干出来的活,说拆就拆?不仅是劳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 说拆就拆,那得多不拿人民情感当回事 韩福裕得知消息,当场就怼了回去 他话不多,脾气却很冲:“谁敢拆一下试试!”这话不是威胁,是承诺 他心里门儿清,这尊坐像不是他一个人的作品,是全国人民用信任和感情塑出来的。拆了这座像,不只是推倒一块汉白玉,更像是在撕裂一代人的情绪。 拆是不可能拆的,但对方也不是完全没理 问题摆在眼前,不解决总不是事儿,韩福裕回去之后,整整一个晚上没睡。 他翻毛主席的诗集,看到《咏梅》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忽然灵光一闪。 他想到一个办法:既然腿部姿势显眼,就干脆用鲜花遮挡。 不是遮羞,是点缀,花既能柔化线条,又能填补画面,还不改雕像本体,何乐不为?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纪念堂的布展小组马上响应。 选花、试摆、调位,样样不马虎。 从南方运来的杜鹃、北京近郊采来的石竹,连颜色搭配都请了美术院校的老师来帮忙。 改完之后,群众入场瞻仰的反响格外热烈。 有人说:“这坐像像是从我们家里走出来的人。”也有人夸:“这鲜花铺得好,看着心里暖。” 本来提出修改建议的那位专家也没再说什么。 花遮腿的方式,成了一种“不动本体、动周围”的处理范式,既保住了雕像,也成全了整体美感。 这事过去几十年了,那尊毛主席坐像还坐在原位,鲜花也从未断过。 每年春天,纪念堂都会按旧例更换一批鲜花,有时候换品种,有时候调颜色,但那种“花在丛中笑”的意境,从未改变。 有人问,当初提出要拆的人是谁?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 也许是怕引争议,也可能是主动低调。 但在这件事上,留下名字的,从来不是提建议的人,而是守住雕像、提出替代方案、为情感负责的那群人。 那尊雕像今天仍在,游客依旧一批一批排队入场。 站在高台之下,看着毛主席微笑着坐在沙发上,脚边簇拥着百花,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当年那场风波。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