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被枪毙前却突然暴毙身亡,中国军官深夜探访太平间,不曾想却遇见“死而复生”的谷寿夫……
二战期间,盟军缴获的《日军审讯守则》第二节明确提到:“通常应使用的手段有……一般的拷问、毒打、撞击和一切能使肉体痛苦的方法……”根据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制定的《俘虏审讯要领》,其中详细列出了酷刑的使用原则及具体方式,强调“拷问要持续给肉体以痛苦……实施拷问的手段要简便,痛苦持续性强,不留明显的伤痕”。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随着战争的结束,那些犯下战争罪行的日本战犯终于迎来了正义的审判。 1946年8月,一辆黑色囚车悄然驶入南京紫金山脚下的“国防部战犯拘留所”,车内坐着的正是被押解至此的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1937年12月,谷寿夫带领日军第六师团攻占南京,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30多万无辜中国百姓和手无寸铁的战俘惨遭杀戮。 然而,面对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审问时,谷寿夫竟然狡辩道:“1937年12月21日,我奉命前往芜湖,在南京停留了一个星期,根本没有听说屠杀的事。”他的狡辩让军事法庭一时间陷入了困境,由于缺乏直接证据,法院决定号召南京市民主动揭发谷寿夫部队的战争罪行。 随之而来的是南京城内的汹涌人潮。当年亲身经历过日军暴行的南京市民纷纷来到临时调查庭,回忆和控诉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吴旋的年轻人也走进了调查庭,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本小相册交到了南京市临时参议会手中。这个小册子,就是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档案。
谷寿夫,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凶手之一,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第六师团的司令。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这支部队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同胞惨遭屠戮,血流成河,尸体遍野。作为指挥官的谷寿夫难辞其咎。 人们无不痛恨谷寿夫这个战犯,巴不得他千刀万剐。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战后这个罪大恶极的家伙竟然没有立即伏法。直到东京审判尘埃落定,谷寿夫这才被判处死刑。对于邢子健来说,看守谷寿夫可谓是个艰巨的任务。 种种迹象表明,谷寿夫很可能会再次设法逃避罪责。果不其然,就在行刑前几天,谷寿夫突然高烧不退、心脏衰竭。狱方不得不将其紧急送往偏僻的郊区医院抢救。一场骚乱过后,主治医生沉重地宣布,谷寿夫已经死亡。 按理说,谷寿夫的死亡应该让人欢欣鼓舞才对,但邢子健却隐隐觉得事有蹊跷。他当机立断,决定连夜布置天罗地网,秘密守候在太平间,伺机捉拿前来营救谷寿夫的同伙。夜色渐浓,医院里的灯光逐一熄灭。 几个鬼鬼祟祟的黑影突然出现,他们蹑手蹑脚地靠近停放谷寿夫"遗体"的太平间。就在那一刻,太平间内的灯光骤然大亮!谷寿夫见势不妙,顾不得继续装死,惊慌失措地从担架上跳了起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骗局竟然被识破了。 原来,谷寿夫服用了一种能够让人进入假死状态的药物,伪装自己已经咽气。他原本指望借助同伙的帮助逃之夭夭,却没料到邢子健早已看穿了他的把戏。谷寿夫那副惊弓之鸟的表情,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熊本县上益城郡白水村的武藤章从一个小地主家庭走出来,成为了侵华战争中的残忍代表人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武藤章急于扩大战争范围,迅速起草了《处理华北时局要领》,并在事变后一个月策划了上海的“八一三事变”,进一步激化了中国华东地区的战火。日本战败后,武藤章因战争罪和反人道罪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为他的一系列暴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初期,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歇。最初,由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积极反抗日军的侵略。随后,刘永福的旧部林大北带领北部的义军奋起反抗,像新竹的胡阿锦、台北的简大狮、陈秋菊和宜兰的林李成等义士纷纷响应。在1896年,由简精华、柯铁等“十七大王”带领的中部义军发动了“铁国山起义”,1898年,林少猫也在南部发起了抗日行动。这些义士将抗日火种传播至台湾的各个角落,其中简大狮、柯铁与林少猫被誉为“台湾抗日三猛”。 为了驱逐侵略者,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最终,中国军民击败了日军,成功击毙和俘虏了155万多名日军,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伤亡总数的75%以上。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海外的侵略军共有352万人,其中约172万人向中国投降,这一人数超过了日军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总和。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所有的事只不过在循环上演”,历史的循环不仅表现出国家和民族间的竞争与冲突,也揭示了某些国家长期存在的野心。早在1880年,日本陆军的军事战略家小川又次就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为日本后来对中国的侵略铺路。从“甲午战争”到“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再到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的侵略步伐愈加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