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英国访问时表示,美国对俄罗斯拒绝回应其50天期限深感失望,暗示可能提前采取行动。他声称全球多数国家在美国关税威慑下已妥协,但俄罗斯公开无视其通牒,甚至表示"无感",这种罕见对抗激化了矛盾。 若俄乌未按期达成协议,特朗普威胁启动二级制裁打击俄石油买家。2023年俄原油出口占财政收入的31%,而印度、土耳其等中立国占其出口份额的58%。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此类制裁可能冲击全球6%的石油供应链,推高国际油价15%-20%。 普京的冷处理体现战略定力。俄国家杜马7月通过《反制裁储备法案》,要求企业将40%外汇收入转为金砖国家货币。同时加速与伊朗、委内瑞拉建立石油联盟,三国产能合计占全球21%,可部分抵消制裁影响。 欧盟陷入两难困境。德国经济研究所警告:若配合二级制裁,欧盟能源成本将新增280亿欧元/年,且东欧国家依赖的俄管道柴油将断供。但拒绝执行又可能遭美国《赫尔姆斯修正案》惩罚,该法案授权对"协助俄能源贸易方"冻结在美资产。 战场层面俄军持续施压。乌军总参谋部7月报告显示,俄在顿涅茨克方向推进速度达日均0.8平方公里,火力密度是乌军的5倍。美国战争研究所分析认为,俄方刻意在特朗普期限前制造既成事实,迫使西方接受领土现状。 特朗普的"限期通牒"暴露出战略矛盾。他既要求乌方"用土地换和平",又拒绝提供新军援——8月到期的610亿美元援助法案仍在国会搁置。这种既要停战又不给谈判筹码的做法,使基辅根本无力回应俄方要价。 特朗普的"制裁恐吓"实际效力存疑。二级制裁将迫使印度等大国加速去美元化,金砖国家7月新增的石油本币结算系统已处理38亿美元交易。更关键的是,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其页岩油产能逼近极限,已无余力填补俄油缺口。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博弈,反而凸显美式霸权工具的局限性。
特朗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但中国不会坐视俄罗斯被美欧击败。所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