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2019年,印度花了10亿卢比(约合1亿人民币)从中国买了8台盾构机,用来修孟买地铁,本来是个正常的买卖,结果印度工程师为了“研究技术”,把机器拆了,结果装不回去,最后还得花钱请中国工程师来帮忙。 盾构机是挖隧道的“神器”,技术含量很高,以前只有德国、日本能造,后来中国突破了技术,不仅自己能造,还卖到全世界,印度基建需求大,就买了中国的盾构机,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但印度有些人觉得,光买不行,得“学会技术”,于是就把机器拆了研究。 结果拆是拆开了,但装不回去了,液压系统搞坏了,电路接错了,关键零件也弄丢了,最后机器用不了,地铁工程耽误半年,每天损失2000万卢比,印度媒体自嘲:“这学费交得真贵!” 更尴尬的是,印度后来想自己仿造,发现核心零件还得从德国买,而且组装技术不行,仿制的机器寿命只有中国原版的1/3,折腾一圈,钱花了,时间耽误了,技术还是没学到。 这事儿看起来好笑,但其实反映了一个普遍问题:很多国家以为,只要把先进设备拆开看看,就能学会技术,但现实是,技术不是拼积木,光看零件是没用的。 中国的盾构机能成功,不是靠拆别人的机器,而是靠几十年积累的工业基础,比如钢铁材料、精密加工、控制系统,这些都不是拆一台机器就能搞明白的,印度的问题是,它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很多关键零件自己造不了,光拆机器有什么用? 打个比方,就像有人买了一部iPhone,拆开看了所有零件,但还是造不出iPhone,因为芯片、系统、供应链这些背后的东西,根本不是拆解能搞定的。 中国盾构机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20年前,中国也得买国外的机器,后来一边引进技术,一边自己研发,慢慢掌握了核心科技,现在中国的盾构机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全世界,甚至能定制特殊型号,比如在高原、冻土地区都能用的机器。 反观印度,总想走捷径,以为“买来拆开”就能学会,结果反而耽误了自己,其实,技术突破没有捷径,得靠真金白银的投入,靠人才培养,靠产业链的完善。 印度这次闹剧,给我们提了个醒:技术不是靠“拆”就能学会的,真正的技术创新,需要扎实的基础,需要长期投入,需要耐心积累。 现在全球竞争,比的不是谁更会模仿,而是谁更能创新,中国能造出先进的盾构机,不是因为拆了德国的机器,而是因为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持续投入研发,印度如果想真正掌握技术,也得走这条路,而不是总想着“速成”。 说到底,技术就像练武功,光看别人招式没用,得自己扎扎实实练基本功,否则,买再贵的设备,拆再多的机器,最后也只能闹笑话。
黄岩岛都敢碰?印度这次真的疯了!中印关系已彻底撕破脸从最近的消息来看,印度这
【95评论】【73点赞】
苍穹大帝
胡编乱造八台就一亿元,一台都不止这个价格
用户10xxx76
帮忙?录像然后他们也会装了
焰火
印度阿三用塑料做一个样子,然后管国家要钱,能不能用别管,先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