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一件事情正在慢慢发生变化,那就是“语言选择”。 招聘网站HeadHunter的数据显示,2023年俄罗斯企业挂出的汉语相关岗位比2020年涨了3倍,薪水普遍比同岗位高20%,懂汉语的工程师在西伯利亚油田能拿到每月12万卢布,比只会俄语的同事多挣4万,这差距够在莫斯科租个不错的公寓了。 而中俄贸易额2023年突破24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俄罗斯人一年要和中国做1.6万人民币的生意,这些生意里藏着无数岗位。 西伯利亚的木材商以前靠英语翻译对接中国客户,现在直接招会汉语的本地人,因为中国人谈价格时爱说“这个数”,比划手势比数字更管用。 莫斯科的汽车组装厂更夸张,奇瑞和吉利的生产线一落地,立刻要招500名懂汉语的质检员,得能看懂中国的技术手册,不然螺丝拧错了都不知道。 连贝加尔湖边的民宿老板都在学汉语,手机里存着“WiFi密码”“热水壶”的拼音,因为中国游客占了他们客源的60%,会说两句中文能多赚30%。 不仅如此,教育领域早就闻风而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汉语系2023年扩招了40%,录取分数线比去年提高15分,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中资企业预定了。 喀山联邦大学更绝,把汉语设为理工科的必修课,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现在不会汉语,就像上世纪不会用电脑”,这话不算夸张——该校和华为合作的5G实验室,技术文档全是中文,学生连“基站”“频谱”都不会说,根本没法参与项目。 企业里的“汉语热”更实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给员工开汉语培训班,考试通过的能涨工资,因为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输气时,调度中心需要中俄双语人员。 俄铝集团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炼厂,连车间看板都加了汉语注释,中国技术团队常驻那里,工人得能听懂“温度”“压力”的术语,不然熔炉参数调错了就得停产。 VK(俄罗斯版微信)上的汉语角群组,两年内从30个涨到200个,里面讨论的不是唐诗宋词,全是“怎么用汉语跟中国供应商砍价”“报关单上的‘原产地’怎么说”。 以前俄罗斯人学英语是为了去欧美,现在学汉语是为了在家门口赚钱。圣彼得堡的房产中介亚历山大,以前靠英语接待欧洲客户,现在天天背汉语单词,因为2023年买当地公寓的中国人比英国人多了一倍,他学会说“学区房”“按揭”后,佣金翻了番。 这种转变就像苏联时期大家学德语,后来改学英语,现在轮到汉语登场,说到底都是跟着生意走——谁的市场大,谁的语言就值钱。 俄罗斯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突破1500所,比2018年多了10倍,连西伯利亚的农村学校都请了汉语老师。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根本不觉得学汉语是“外语”,就像现在的中国人学英语一样自然。
世界有一件事情正在慢慢发生变化,那就是“语言选择”。 招聘网站HeadHunte
霜月照寒林
2025-07-30 10:45: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