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的茅盾偷偷瞒着妻子和23岁的女学生秦德君同居。1年后,秦德君怀孕了,茅盾说:“你把孩子打掉,等我4年后攒够了离婚费再来娶你。”然而4年后,茅盾却对秦德君说:“我认识你吗?”
茅盾本名沈德鸿,1896年出生在浙江乌镇一个中医家庭。父亲早逝,母亲陈爱珠独自拉扯他长大。从小他就饱读诗书,爷爷沈恩培和孔繁林是好友,两人闲聊时看到五岁的他和四岁的孔德沚玩得开心,就定下娃娃亲。这事本来是随口一提,可两位老人当真了。沈德鸿小时候聪明伶俐,爷爷常带他出门炫耀,邻居们都夸他乖巧懂事。1913年,他十七岁离开家乡去北京,考上北大预科班。那时候他每天埋头苦读,三年后毕业,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办公室里他忙着校对稿子,接触不少文人,还用笔名写小说,内容大胆,隐含政治意味,很快就火了。1916年,他按家里安排娶了孔德沚,她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从小就是订好的媳妇。婚后她操持家务,还学识字,支持他工作。两人感情稳当,生了孩子,孔德沚甚至帮他处理一些事务。 秦德君1905年出生在四川忠县一个进士家庭,是彝族后裔。她从小求学上进,在成都剪短发,参加学生运动,高举标语反对旧习,结果被学校开除。十五岁那年,她在吴玉章家宴会上喝多酒,被穆济波侵犯。醒来后她自责万分,差点轻生,可发现怀孕,只好嫁给他。婚礼草草了事,她生下两女,但穆济波很快就出轨。她忍无可忍,提起离婚,收拾东西离开。1923年,她到上海东南大学学习,加入组织。后来北上西安工作,和刘伯坚交往,生下一女。1927年她受伤,失去联系,计划去苏联深造,先去日本转道。这段经历让她对感情小心翼翼,却没想到后来又卷入另一场纠葛。 茅盾1928年7月因国内形势,去日本避险,从上海上船。船上他遇见秦德君,两人聊起共同背景。她提到以前在上海见过他,但没深交。船行几天,他们越聊越熟。他分享编辑经历,她谈求学挫折。抵达日本后,他帮她安顿,假装夫妻通过检查。她学日语,他写作,她偶尔抄稿。渐渐他们开始同居。他知道自己有家室,但推说婚姻是包办。她信以为真,以为这是真情。几个月后,她发现怀孕,告诉他。他沉默后建议打掉,说孩子出生没名分,会遭议论。她不情愿,但同意,回国做手术。术后她虚弱返日,他安慰她,说回上海处理离婚事宜。可她催促,他总推脱。日本形势紧张,他们躲避检查,频繁换地方。1929年底回上海,她又怀孕。告诉他时,他再次劝打掉,说局势乱,养不起。她争执后,他握手许诺离婚需2000元,四年后攒够娶她。还拍合影做信物。她信了,又做手术。术后他照顾她,但关系已生裂痕。 茅盾在日本期间写了不少作品,有些灵感来自秦德君分享的朋友故事。比如小说《虹》,就借用了她女友胡兰畦的经历。他公开带她见鲁迅夫妇,还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可回到国内,家庭压力大增。他母亲和妻子联合,断了稿费来源,让他经济拮据。他回归家庭,她离开上海回四川。四年过去,他没兑现承诺。她写信无回,一次相遇,他否认认识她。这事让他晚年回忆录里避而不谈,她却在自述中详尽披露,包括两次打胎的痛苦。 茅盾回上海后,继续写作,和孔德沚、母亲生活。他母亲陈爱珠帮着稳住家庭,孔德沚原谅他,继续支持事业。他创办杂志,推动文学运动,成为左翼领袖。1930年后,他写出《子夜》等名作,描绘上海社会。抗战期间,他辗转各地,写报告文学。1949年后,当文化部长,推动文艺政策。晚年他写回忆录,儿子问起秦德君,他摇头拒绝,只字不提。1981年3月,他去世,葬在北京。秦德君离开后,回四川投身工作。1934年她和王心卫结婚,没感情基础,很快离婚。后来再婚几次,都不顺利。她在教育和历史博物馆工作,1967年入狱十年。出狱后移居香港,80岁时在刊物上发表回忆,披露打胎和承诺细节。1999年1月,她去世,享年94岁,自传出版。她拒绝出席茅盾葬礼,说没身份站灵前。 这段往事反映了时代动荡下个人的无奈。茅盾作为文学家,事业辉煌,却在感情上辜负了人。秦德君一生坎坷,多次婚姻失败,却坚持工作到晚年。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名人也有普通人的弱点,承诺有时就是空话。历史资料显示,茅盾确实避谈此事,而秦德君的自述成了唯一见证。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了后人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