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停停!你这是在汇报些什么东西?”1965年,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

品古观今吖 2025-07-30 11:19:56

“停停停!你这是在汇报些什么东西?”1965年,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时突然怒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毛主席会如此震怒?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农村,从小就接触到农民生活的苦楚。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把农村医疗当成大事来抓,因为旧社会农民生病基本没处治,只能硬扛。钱信忠是卫生部部长,早年参加革命,负责全国医疗工作。王桂珍是个普通农村姑娘,没上过中学,却成了基层医疗的典型。黄钰祥是医生,分配到乡下卫生院,教当地人学医。这些人的人生轨迹,因为那次汇报而交织在一起。 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由来已久,新中国虽努力,但医生大多集中在城市。毛主席多次指示要发展中医和派医疗队下乡,可效果不明显。1965年上半年,全国只组织了2800名医生巡诊农村,但人数少,器械缺,没法持久。钱信忠汇报时提到,高级医生90%在城市,医疗经费75%也投向城市。这组数据戳中了痛点,暴露了城乡医疗失衡的现实。 毛主席的怒斥直指问题核心:卫生工作只服务少数人,忽略了广大农民。他提出要把重点转向农村,培养一批本地养得起的医生。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的由来。它不是空谈,而是针对农村实际的务实举措,强调医学教育改革,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能上岗,主要靠实践积累经验。 指示下达后,各地行动起来。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先办起速成班,王桂珍参加培训,学了四个月的基本医学知识。结业后,她不待在卫生院,而是主动到村里给人看病,还种中草药,建简易药房。黄钰祥教这些学员,分享专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基层立足。 当地农民开始叫王桂珍“赤脚医生”,因为她一边干农活一边行医。这称呼源于农村习惯,赤脚下田就代表劳动。1968年,媒体报道了他们的故事,用“赤脚医生”做标题,登在报纸上。毛主席看到后批示认可,从此这个模式全国推广。 三级医疗体系迅速建立:县有医院,公社有卫生院,大队有卫生室。赤脚医生队伍扩充到上百万,包括下乡知青。他们处理常见病,农民看病不用跑远路,费用从集体扣,基本免费。这大大缓解了农村医疗难题。 钱信忠推动落实指示,继续在卫生系统工作。王桂珍成了代表,参加过国际会议。黄钰祥编写手册,指导更多人。毛泽东的指示影响长远,推动乡村卫生从无到有,惠及亿万农民。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