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举行的为期两天的第三轮中美经贸会谈于当地时间29日顺利落幕。从双方代表会后发言来看,此次会谈内容异常深入——不仅触及了具体业务如何落地执行的精细考量,更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双边整体经贸关系等重大方向上展开了战略性探讨。 这次谈判的氛围似乎相当微妙。中方代表用三个词下了结论:“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美方也发出积极回应,同样将会议定性为“建设性”且“有成效”。 如此措辞的背后意味悠长。这几乎等于明示,两国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态度坦率、立场坚定,围绕着各方核心利益所在展开了密集沟通。其间观点碰撞、争执不下在所难免,激烈交锋几乎呼之欲出。然而,谈判最终并未陷入僵局,从双方释放的信号判断,一定程度上的相互理解与务实调整已然达成。 更有力的乐观信号随后浮出水面。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特别透露——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原文中“贝森特”应为“姆努钦”之误)29日向他汇报时明确表示,“对本次会谈感觉非常好,甚至比前一天的感觉还要更佳一层”。 短短两天交锋中,美方高层态度迅速由初步的“满意”推进至“更为满意”,这种清晰的积极升温指向一点:本轮谈判确实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结果令美方感到振奋。 这场激烈但富有成效的磋商再次表明,中美经贸关系虽前路艰难,但只要双方坦诚沟通,直面分歧与差距,在激烈交锋后推动相互理解与务实调整,寻求共同利益地带并非遥不可及。双方同时释放的"满意"共识,或许正是新一轮务实沟通的新起点。
中美经贸会谈火花闪现?激烈交锋后浮现"感觉更好"信号!
雨书
2025-07-30 15:10:17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