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一个建国才二三百年

快乐小鼠 2025-07-30 15:50:56

英国学者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一个建国才二三百年,强大不过一百年的国家,居然敢称“习惯”成世界老大。而且是对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起码在世界巅峰屹立二千年的伟大国家面前,何等狂妄和无知。   剑桥大学的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曾经公开表示美国一直针对中国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发展的速度过快,导致美国开始忌惮中国。   全球经济的中心1980年的时候还牢牢锁定在西欧和美国,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中心开始缓慢东移。   如今,它已经偏离了最初的位置,有预测显示,到2050年,全球经济中心将靠近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地区。   中美两国的关系演变,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生动注脚。   2008年的西方金融危机,像一块巨石砸破了美国的幻想,那场危机让美国和西方陷入不小的麻烦,而中国却没受太大影响,依旧保持着增长势头。   到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   这一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变了,从曾经的“伙伴”慢慢当成了“威胁”,敌意也一点点累积,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这种敌意更是明显升级。   疫情期间的表现,更凸显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偏差。   2020年初,中国刚遭遇疫情时,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不仅没伸出援手,反而忙着攻击中国,说中国掩盖疫情信息。   可事实是,中国作为首个面对疫情的国家,很快就拿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了当年全球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种对比,让西方的指责显得格外苍白。   中国自身的发展环境,正吸引着全球资本和企业的目光,在很多外资企业眼里,中国不只是制造大国、市场大国,更是创新大国和工程师大国。   这里有稳定可靠又灵活的供应链,规模大、门类全,能给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而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这都让中国成了全球合作的“磁石”。   不少外资企业早已深度融入中国的发展脉络。   松下就是个典型例子,它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占全球的24.4%,利润贡献率更是达到30%,业务重心也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了“在中国,为全球”,上海的贸易公司专门采购零部件供全球工厂使用。   霍尼韦尔则坚持“需求在中国,研发在中国”,95%的展品都是中国团队针对本土需求研发的,10个研发工程中心扎根中国。   诺和诺德更把中国患者放在心上,累计引入22款创新药物,帮助了超过4100万中国患者,甚至实现了创新药国内外同步获批。   施耐德电气也不落后,建成了21家“零碳工厂”,通过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和中国伙伴一起打造更优质的供应链。   国际体系的转型过程中,竞争与摩擦也在所难免。   美国总以“大国”自居,觉得自己就该是世界唯一的主导者,面对中国的发展,不是想着合作,而是想方设法阻挠。   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到后来的科技战,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这俨然成了一种新的“冷战”态势。   但这和当年美苏冷战不一样,中国和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经济规模也摆在那,而且中国从不搞军备竞赛,美国想卡中国的脖子,显然不现实。   国际体系不可能一直由西方少数国家掌控,毕竟全球经济中心都在变,新的体系得更能代表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中国一直倡导“包容性文明”,就是希望大家能坐下来一起商量着办事。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美国总端着“大国”的架子,搞霸权那一套,不仅会阻碍别人发展,最终也会拖累自己。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合作,是携手应对挑战,而不是对抗。   只有各国和谐共处,才能让全球经济真正健康发展,让更多人受益。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20-09-21 美国为什么一直针对中国?英国学者这篇演讲分析得太透彻!

0 阅读:3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