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的朱彦夫瞎了一只眼、四肢被截肢后回到老家,可他的母亲

梦幻星河缘 2025-07-30 16:42:11

1956年,经历过长津湖战役的朱彦夫瞎了一只眼、四肢被截肢后回到老家,可他的母亲却说:“你还是回去吧,娘养活不了你。” 看过《长津湖》电影的应该都知道,当时我军经历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我军经历的战争场面更加的严峻。 1956年,一个在长津湖战役中活下来的“烈士”,回到了山东的老家张家泉村。 然而,他早已失去了双腿双脚,就连左眼也失去了。 “娘!俺回来了!” 当母亲看到儿子残缺的躯体时,她竟然说:“你还是回去吧,娘养活不了你。” 那么,当年朱彦夫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朱彦夫本是一个高大健壮的帅小伙子,然而在经历了1950年的朝鲜长津湖后,人生彻底被改变了。 14岁时他就参军,历经解放战争烽火淬炼的他,跟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7岁时的他,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在长津湖地区,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坚守高地,阻击美军陆战一师。 在那大北边,最冷的地方进行战斗,那真是极其残酷的! 大白天,你敢想是零下四十度的气温? 并且,那个时候志愿军们身上的衣服都是秋装,一点都不御寒。 朱彦夫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疯狂进攻,阵地上尸横遍野。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 弹尽粮绝之时,朱彦夫怒吼着冲入敌群展开肉搏。 激战中,他的腹部被刺刀豁开,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削飞了他的左眼球。 最终,他倒在血泊中,与全连大部分战友一同“牺牲”。 美军打扫战场时,以为他已无生还可能。 然而,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他。 他在后方医院昏迷93天后,终于醒来,期间经历了47次大小手术。 命,是捡回来了,但四肢全都没了,左眼也看不见了。 这样大的打击,搁谁身上谁能受得了? 受不了这样的自己,他差点自杀,但又想昔日的战友,“战友们都死了,我替他们活着,就不能白活!” 在荣军院休养了四年,朱彦夫拒绝了国家供养的安排,执意回到故乡张家泉村。 他渴望回到母亲身边,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母亲那句“养活不了你”的拒绝,一个年迈的寡妇,在连自己温饱都难以解决的穷乡僻壤,如何照料一个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儿子? 她害怕儿子跟着自己受苦,她认为,回到有专人照顾的荣军院,才是儿子最好的归宿。 但朱彦夫是谁? 他是从长津湖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钢铁战士! 母亲的拒绝没有击垮他,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的倔强。 他没有离开,而是扭头自己在村里找了一处废弃的院落安了家。 没有手,他用嘴咬着勺子、筷子,练习吃饭,一顿饭吃得满脸饭粒。 没有腿,他用两只残臂当脚,艰难爬行,挪动。 村里的孩子不懂事,看他像看怪物,朝他扔石头,他也只是咧咧嘴,艰难地笑笑。 他要证明,没有四肢,他照样能活出个人样! 然而,光是自己活下去还不够。 张家泉村是远近闻名的“乞丐村”,乡亲们穷得叮当响,靠救济粮度日。 看着家乡的贫困,朱彦夫坐不住了。 1957年,乡亲们推选他当村支书。 一个没有四肢的残疾人当村支书? 这在当时不少人都等着看笑话,但朱彦夫硬是把笑话变成了神话。 他用残臂绑上自制的“鞋”,爬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 为了引水上山,他带头爬陡坡,无数次从山坡上滚落,摔得鼻青脸肿,满身是伤。 乡亲们心疼地劝他别干了,他却说:“我这半条命都是捡来的,怕啥?” 他带领村民炸山修路,架设电线,兴修水利,开荒种树,创办夜校扫盲,发展副业。 25年间,他愣是没拿过村里一分钱工资,把国家给他的抚恤金,全都贴补给了村里的集体事业。 在他带领下,张家泉村硬是从“乞丐村”变成了富裕村。 1982年,身体实在无法支撑繁重工作的朱彦夫辞去了村支书职务。 然而,他生命的火焰并未熄灭。 他又开始了新目标,写书! 他用嘴咬着笔,用残臂夹着笔,一笔一划地在稿纸上画出每个字。 牙齿因长期用力咬笔而松动脱落,残臂夹笔处被磨得皮开肉绽。 字典是他最亲密的伙伴,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 整整七年,他在那间小屋里,以完成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这部用血泪和生命铸就的作品,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沂蒙硬汉》,感动了无数人。 2014年,他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他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2022年,这位用钢铁意志书写了生命奇迹的硬汉,走完了他90年的传奇人生。 他真正的极限,不在于身体的残缺,而在于精神的边界。 朱彦夫,这位沂蒙硬汉,用他爬行的人生轨迹,在中华大地上刻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 主要信源:(生活日报——“人民楷模”朱彦夫:长津湖老兵写就“极限人生”)

0 阅读:0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